2006年已經過去,但對養豬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卻永遠不能忘記,在這一年里整個養豬業經歷了市場、疾病的的洗禮,很多朋友損失慘重,甚至破產,時至今日人們仍心有余悸,眼睜睜地看著豬價很高卻不敢補欄,究其原因還是害怕疾病再次來臨。經過國家各科研院校的努力終于找出了豬高熱病的元兇———高致病性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變異病毒。下面筆者介紹豬高熱病的防治,希望能為養豬業盡微薄之力。
一、發病特點
理基本到位,但也沒有幸免。
本病在不同的豬場表現癥狀各有不同,但總體發病過程大同小異;現在來看本病不是單一疾病感染,而是多病原共同作用的結果,混合感染是疾病的主體,所以就出現了同一豬群使用同一方案治療可出現不同治療效果。河南駐馬店新蔡的一個老鄉家的豬發病,開始是院子里的豬先發病,用藥物注射后恢復正常,4天后院子外邊的豬群發病用同樣的藥物注射3次,一點作用都沒有!
二、發病癥狀
全群突然發病,患豬全身皮膚發紅或蒼白,皮膚出現出血點或瘀血斑。體溫升高到40-41℃,個別可升高到42℃以上,極度厭食,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走路搖擺如醉酒樣;尿液發黃,有的呈醬油色;糞便干燥如球并有黏液,個別出現腹瀉;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流鼻液,個別豬只出現咳嗽、嘔吐癥狀。幾天內出現敗血癥造成快速死亡,育肥豬在死亡前出現神經癥狀,四肢擺動,全身藍紫色。
懷孕母豬、空懷母豬可出現體溫升高,不食癥狀,用藥后出現體溫正常但不食現象,有的甚至出現流產、早產、死胎現象,病程長可達10天或半月之久。懷孕45天之內的發生流產,80天之后的如不早產則產出弱胎、死胎。耐過的母豬大部分懷孕后流產或不發情。
三、病理剖檢
胸腔可見多量黃色積液,并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會咽軟骨出血,肺臟腫大,肺間質增寬,個別出現肺萎縮;肝臟腫大,有灰黃色壞死灶,膽囊腫大,膽汁充盈,并有出血性潰瘍灶,個別見膽汁干枯現象;膀胱積尿,有出血點;全身淋巴節腫大,呈大理石樣;脾臟略腫大,有出血性梗死灶;腎臟黃白色,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有白斑。
四、發病原因
1、2006年上半年豬價下滑,跌至盈虧平衡點以下,大部分豬場為了減少投入,在飼養管理、防疫、消毒等環節偷工減料,甚至有的豬場根本不用疫苗,消毒就甭想了,有的不喂飼料只喂少量玉米面,更嚴重的是用小麥代替玉米當能量飼料,導致豬群抵抗力很差。
2、藍耳病并不是一個新的疾病,早在1995年就發生了,國內學術界一直有兩種說法:有人主張做疫苗免疫,有人主張不做,爭議很大?傊i群的免疫密度不夠。但具有關權威資料報道藍耳病陽性率高達80%,故有“全國從南到北一片藍”之說,暴發此病不足為奇,況且病毒又發生了變異。
3、此病在夏季發病有一定的原因,現在國內的豬品種都以雜交豬為主,外來豬種不耐熱,在超過26℃時,即處于熱應激狀態下容易發病。
五、疾病診斷
主要病原: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豬瘟病毒繼發感染、副嗜血桿菌、巴氏桿菌、附紅細胞體病、鏈球菌病、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圓環病毒、弓形體等。
六、防控措施
全群做豬瘟疫苗緊急(組織苗)接種。
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控制人員、物料進出,不串門,用廣譜消毒液新多能碘(復合碘溶液)與雙胞胎AB液(二氧化氯溶液)交替使用對豬舍、運動場、工作區進行全面消毒。豬舍做好驅蠅、滅鼠工作,豬場禁止養貓、狗等動物。
藥物預防以扶元固本、清熱解毒為原則。每200斤飼料拌入豬場季季安1袋,全群拌料,連用1周,停藥3天,再連用1周。
緩解熱應激。在飲水中配合加入小蘇打或電解多維,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七、治病反思
1、高熱病病程略長(約5-7天),傷亡率高,治療時不能急于求成,發病后按有效方案處理,治愈率超過80%,不能見用藥后體溫不下降就頻頻換藥。病程超過7天的病例,可采取強心、補液療法,尤其對母豬及低溫病例效果顯著。
2、在疾病發生開始很多人把它當作單一的血蟲病來治療未果(其實只有一小部分病例有血蟲病的發生),耽誤了病程,解剖后發現內臟發生器質性病變,用藥已經無效,在高熱病時期亂用藥物導致的死亡約占30%之多!
3、應用大量刺激性強、難吸收的藥物(貝尼爾、混懸液等)或注射部位不準確,易導致頸部肌肉腫脹、化膿,嚴重影響藥物的吸收、藥效,建議少用或改在臀部注射。
4、大劑量免疫豬瘟疫苗。有人在用很多藥物無效時,強免豬瘟20—50頭份不等,忽視了其它病原的存在,結果雪上加霜,加重病情。筆者解剖了大量病死豬,發現到后期大部分病死豬確實有豬瘟的典型病變,但不能采取如上不理智的做法。
5、雖然找到了病原,并沒有保護率高的疫苗,再加上藍耳病免疫的特殊性,單獨使用疫苗控制不住。有資料稱藍耳病存在時,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確實!所以在疾病發生時重點防控好豬瘟、細菌性疾病即可。在治療過程中,筆者發現使用血鏈絕剎(復方強力霉素注射液)+趙佗一針靈(高熱清注射液),多譜呼腸泰(氟苯尼考注射液),超凡(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其它藥物,使用磺胺類藥物、黃芪多糖、喹諾酮類、貝尼爾基本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