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修訂:
二、土塘高產模式(2500斤/畝)理念上更注重“生物底改+氧化改底”
高產土塘淤泥是萬惡之源,處理好了淤泥,水體下層增氧到位,產量自然就上去了;“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泥,養泥先養腸”,把底部淤泥微生態控制做到極致;
說到養腸,可能大家不理解,其實是腸道養好了,池塘中的殘餌和糞便就少了,或至少是殘餌和糞便中的氨氮也減少了,減少了氨氮發生的源頭;有機殘骸少了,對養泥更有幫助(殘餌糞便等沉淀于泥中的更少了)。
1、生物改底:
⑴ 用“清弧改泥微丸”抑制淤泥中“有害細菌”
.JPG)
“清弧改泥微丸”顆粒 |
“清弧改泥微丸”功能定位為:控制淤泥中的有害細菌(如弧菌)和腐敗細菌,從而減少魚蝦因攝食淤泥,而發生腸炎白便的幾率,腸道好,采食量自然增加;
同時因為抑制了產氨氮的腐敗細菌,所以也從源頭上控制了氨氮的產生,間接地減少了亞鹽的產生(亞鹽由氨氮轉化而來);
本高產方案“土塘B計劃”中:“清弧改泥微丸”用于常規預防使用,而在畝產1000斤的“土塘A計劃”方案中,這個產品僅在防治腸炎白便時臨時用一下;
“清弧改泥微丸”是一種包衣緩釋微丸高科技產品,主要由厭氧性強的:屎腸球菌+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桿菌組成,可定植于底泥中,從而改善淤泥微生態環境;
做個簡單的試驗:在個礦泉水瓶中放一把“清弧改泥微丸”,再放清水,搖晃,微丸不溶解,這就是包衣緩釋微丸的特點,而沒有包衣的產品,馬上就會溶解變渾濁;
⑵ 用“降亞清淤顆粒”+“脫硫化氫復合菌”搭配,清除淤泥“有害物質”
這樣搭配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協同效果,“降亞清淤顆粒”中的反硝化細菌,在底部淤泥厭氧環境中脫亞鹽產生氮氣,從而可以輕微抄起底泥(攪拌底泥),接著使用“脫硫化氫復合菌”,把從淤泥中抄起來的硫化氫迅速脫除,從而把底部“亞硝酸鹽+硫化氫”一網打盡,“有害物質”清除了,則可顯著促進淤泥氮循環進程(硫化氫會抑制氮循環菌系);
2、氧化改底:
糞便和殘餌等有機殘骸不斷積累于底部,造成底部局部厭氧環境,底質惡化,“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質”滋生嚴重,所以,有必要定期用氧化改底,來進行短期抑制和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同時也將一些還原性毒性物質進行了氧化處理,間接的降低了硫化氫和亞硝酸鹽等;
一般可以用過碳酸鈉-過氧化鈣等增氧顆粒,也可以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以及可用高鐵酸鉀、溴氯海因片、二氧化氯片劑等氧化性改底產品,按明書中的預防用量使用;
這些產品對強微菌劑的影響甚微,用后12小時及時補菌即可;
三、“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的貫徹方法
底泥好,則水體生態就好,但在這里,仍然順帶講一下水質的管控,因為這是一個整體的水質管理理念,即“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理念;如下:
1、淤泥的處理:
⑴ 每縫單號每畝用“清弧改泥微丸”20~25克+“降亞清淤顆粒”25~50克組合拌料使用;從而徹底處理淤泥中的“有害細菌和有害物質”;
⑵ 再加上每周定期一次的“氧化改底”(過硫顆粒,或二氧化氯片劑,或溴氯海因片劑,或高鐵酸鉀顆粒);
2、水體的處理:
⑴ 放苗前先做高乳酸菌相:可用“保苗救急乳酸菌相”1包2畝,或用“乳酸菌擴培液” 50公斤/畝(效果好成本更低);
⑵ 放苗后定期補充水體乳酸菌相:每5~10天補充1次,每周補充一次“強微降氨靚水乳酸菌相”1包2畝,或用“乳酸菌擴培液”25~50公斤/畝(效果好成本更低);
⑶ 維護水體乳酸菌相(持續補充菌相所需要的碳源):有如下幾個方法:① 每縫雙號潑灑“發酵玉米液”3~5公斤/畝來維護;② 每縫雙號直接使用潑灑即將上市的強微“發酵碳源”;③ 內地淡水為了改善體色提高免疫力,并用作碳源,可用即將上市的“強微高能發酵紅碳源”拌料用,既是碳源又是蝦青素;
⑷ 養殖中后期定期使用“強微硝氨雙脫復合菌”預防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發生;養殖中后期定期使用“強微脫硫化氫復合菌”預防硫化氫;
⑸ 中后期定期使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貝殼粉或白云石粉平衡水體元素營養;
⑹ 養殖后期注意硫化氫超標,出現未明原因的慢料,水體發黑發暗和有異味,都可能是硫化氫超標引起,可多用“強微脫硫化氫復合菌”
3、腸道的處理:
拌料內服“乳酸丁酸拌料寶”+“強微水產苷”;勤快點的可或用“水產飼料發酵劑”來微發酵對蝦飼料100%飼喂(效果更好);
4、維護水體“菌藻平衡”:
⑴ 維護菌相:如前所述每縫雙號定期使用“發酵碳源”;
⑵ 維護藻相:如水太瘦則用“強微培藻酵素”或“發酵氮肥”)+“強微復合微量元素”+必要時配合人工藻種培藻;
⑶ 維持菌藻平衡:①若水略為濃了一些,則用少量“發酵玉米液”+“脫硫化氫復合菌”;②若水太濃,產生濃綠藻甚至藍藻裸甲藻,且PH超高時,則用超大量“發酵玉米液”+“濃綠藍裸甲藻清”;③若氨氮亞鹽過高:頑固性的亞鹽用“硝氨雙脫復合菌”,常規性的亞鹽則用“發酵玉米液”+“脫硫化氫復合菌”+“強微反硝化細菌”;④若出現富營養化水體如污濁的泡沫等,則用1次“強微污沫濁消爽”;⑤若水又變清瘦了,則再用“強微培藻酵素”+ “強微復合微量元素”+藻種,來培藻肥水;如此循環往復;
最終達到菌藻平衡,水質穩定,所以,除了按強微的操作表格來操作,養殖戶還得靠自己認真的觀察,視情況再做上述處理;

未完待續
請看下集(點擊):幾種高產土塘的“水質-硬件-技術”的搭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