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微調水第一部曲:養好底泥】“養底”產品介紹
“苞丁乳-200A”
【作用對象】底部淤泥:⑴土塘;⑵高位池;⑶溫棚泥底塘;適用于有底部有機質淤積的池塘。
【產品定位】定位為抑制底泥中的“有害病菌”和“腐敗細菌”,從根本上緩解魚蝦腸炎和白便;
⑴抑制弧菌、鏈球菌、諾卡氏菌、愛德華氏菌、產氣單胞菌、大腸桿菌等;
⑵緩解底棲動物因濾食腐敗淤泥和有害病菌引起的腸炎白便;
⑶堅持使用可徹底改善淤泥微生態環境,使有益菌群長期占優勢,從而防止底棲動物濾食淤泥造成的副作用如腸炎等;
【產品組成】四層包衣微丸:由“屎腸球菌 + 丁酸梭菌 + 地衣芽孢桿菌”組成;
【產品規格】200克/包,60包/箱。
【使用方法】
⑴ 用量:50~100克/畝,不計水深。每隔5~10天使用一次(或在魚蝦發生腸炎或白便時使用),直接撒入池塘自認為最臟的地方,也可拌料潑撒。
⑵ 極致用法:針對淤泥特別臟臭(如生魚,加州鱸,叉尾,長年底臟的蝦池)可采用天天撒的方法,用量為10克/畝/天(不計水深),可拌料潑撒;
⑶ 本品常用于高產量養殖方案中,因為越是高產,淤泥中的“有害病菌”越多;魚蝦發生腸炎和白便的情況也就越多,此時使用本品從而可以從根本上緩解腸炎;
【注意事項】
⑴ 不要與消毒殺菌劑(如過硫)同時使用,要隔開一天以上使用;
⑵ 本品撒入池塘,會被魚蝦爭搶蠶食,但因為魚蝦腸道不能完全溶解包衣,所以,最終還會排泄出來,沉入池底部淤泥中起作用;既調理了腸道,又起到改善淤泥微生態環境的作用,對魚蝦腸炎白便有極好的緩解作用;
【作用原理】
“苞丁乳-200A”定位為抑制淤泥“有害病菌”和“腐敗細菌”,這和“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的定位為清理淤泥中“有害物質”,相輔相成,兩者聯合使用的話,特別適合于用于底部淤泥特別臟臭的高密度,高產量水產養殖當中;
⑴ 本品為采用四層包衣技術,可在淤泥中保持7天,并在7天內非常緩慢的釋放其中的活菌,做一個簡單的試驗來判斷產品包衣質量和緩釋效果,取一礦泉水瓶,加入普通自來水,加入一小撮“苞丁乳”微丸,用力搖晃,可以發現,微丸是不溶于水的,水一直是清澈的,而沒有包衣的顆粒產品,一搖晃就會變渾濁水,并且顆粒會全部溶散開來;
⑵ 本品由“屎腸球菌+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桿菌”組成,都是能在淤泥缺氧環境中占據優勢的相對厭氧菌株,通過淤泥定植,和強勢的繁殖力,以及分泌生物抗菌素,來抑制淤泥中的“有害病菌”和“腐敗細菌”,長期使用,可清除淤泥中的弧菌、鏈球菌、諾卡氏菌、愛德華氏菌、產氣單胞菌、大腸桿菌等,從而可避免魚蝦濾食不干凈的淤泥而引發腸炎和白便,并能分解有機碎屑,清爽和改善上層水質;
⑶ 其中丁酸梭菌是嚴格厭氧菌,在淤泥中有相對優勢,被魚蝦濾食后,可修復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黏膜上皮組織細胞損壞,從而可緩解腸炎白便的發生;
⑷ 因為抑制了淤泥中的腐敗細菌,從而可以減少源頭上減少氨氮的產生,從而也減少了亞硝酸鹽的產生(亞鹽是由氨氮轉化而來)
⑸ 具有改善魚蝦肉質風味的作用;
⑴ 強微針對底部改良的兩個產品介紹和分工
公司有兩種針對底部淤泥的生物改底產品:一是老產品“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二是新產品“苞丁乳-200A”,各自的原理功能不同;
如果您是土塘養殖戶,結合使用這兩種產品,基本上也可算萬事大吉;
表1:“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和“苞丁乳-200A”的區別和定位
只能用于泥塘
|
“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
|
“苞丁乳-200A”
|
產品劑型
|
粗顆粒產品;撒入池塘后2天內溶解完畢;
|
包衣微丸(1500粒/克),撒入池塘,可控制在5~7天,在塘底緩慢釋放活菌;
|
功能定位
|
定位為:徹底去除淤泥中“有害物質”的作用;
適用于:亞硝酸鹽超標,減少和分解有機淤泥,降硫化氫;
|
定位為:徹底抑制淤泥中“有害細菌”的作用;
適用于:底泥弧菌超標,臟底引起的對蝦白便,腸炎等癥狀,適用于腐敗底質,厚黑底泥;
|
功能和原理
|
起厭氧反硝化作用除亞硝酸鹽、硝酸鹽,轉化成氮氣揮發到空氣中,按規定用量,可起到輕微抄底,攪動底泥的作用,攪動的同時通過強勢的糞腸球菌分解底泥糞便和底部有機質;通過硫化氫氧化細菌并脫除底部硫化氫(黑臭),改善黑臭淤泥等;
輕微的翻動底泥,變廢為寶,成為藻相和菌相營養源,但絕對不可超量使用,以免劇烈翻上底泥;
|
通過在底泥中有絕對厭氧繁殖優勢的菌群,強力抑制底泥中的弧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諾卡氏菌、葡萄球菌等有害細菌;特別是嚴格厭氧的丁酸梭菌,可牢牢定植于底部淤泥當中,魚蝦攝食這種優化后的底泥,可預防和治療腸炎和對蝦白便;
同時因為腐敗菌被抑制了,所以,控制了氨氮的產生之源(即從源頭降氨氮)
|
菌株組成
|
厭氧反硝化細菌,硫化氫氧化細菌,硝化細菌,亞硝酸細菌,糞腸球菌,解磷解鉀菌,酵母菌,細菌生長因子等;
|
屎腸球菌、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桿菌、產堿桿菌等;
|
用量用法
|
如果天天用,則用量為15~25克/畝/天;
如果隔3~7天用,則用量50~100克/畝/次;
水溫越低的用量可以在上述基礎上放大一些,反之夏天高溫千萬不可超量,不然抄底嚴重;
|
如果天天用,則用量為10~20克/畝/天;
如果隔5天用,則用量50~100克/畝/次;
水溫低的,可增加用量;
|
注意事項
|
不可超量使用,否則會因為產氮氣攪動和沖擊底泥,而造成嚴重抄底,水變渾濁;使用時配合500克/畝的增氧顆粒效果更好;
|
用量越多效果越好;
|
由此可見,這兩種產品是有明顯的分工協作的: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是處理底泥理化指標的,處理“有害物質”的;而苞丁乳-200A是處理底部淤泥中的“有害細菌”的;兩者有極強的分工協作之處;
下面的視頻為“苞丁乳-200A”放在一個礦泉水瓶子里搖晃,水一直是清澈的,“苞丁乳”不會溶解,但實際上在緩慢的釋放活菌,釋放速度非常緩慢,肉眼看不出來,它可在幾天內才能慢慢釋放完畢,這是它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可用于清除底部有害細菌的技術依托之處;“苞丁乳”是包衣的微丸顆粒產品;
⑵ 初學土塘養殖者,只需要側重“改底+培育水體乳酸菌相“就可養好魚蝦
(以下方案為:適用于所有的魚蝦蟹的土塘養殖的通用方案)
前面說過,土塘的底泥是一切優良水質之源,也是萬惡之源;所以,只要側重養好底泥,加上培育水體乳酸菌相(抑制水中有害病菌),就一定可以養好魚蝦蟹;
初學者利用以上兩種產品的協同分工,加上培育水體乳酸菌相的操作,和一些輔助性產品,就可以養好南美白對蝦,養好加州鱸,養好鱖魚(桂花),叉尾,黃鱔,黃顙魚,生魚等,養好螃蟹,養好一切高檔土塘魚蝦蟹;
具體的通用的操作方法如下:
表2:土塘初學者只用“生物控底+培育水體乳酸菌相“的方法養殖操作技術
適用于所有魚蝦蟹養殖土塘
1、放苗前的操作
|
抽水盡量抽干,把上造魚蝦的糞便抽出,剩下底泥,撒生石灰50~100公斤(視底泥臟臭情況而定量),翻耙一下,將石灰與底泥充分混合在一起;然后是曬塘7天以上,曬塘時間上越長越好;讓底泥充分曬透,充分氧化;
|
2、養泥培植有益菌泥
|
然后進水30公分深,每畝加入半包反硝化細菌+半包脫硫劑處理,耕均勻泥水,將菌與水和泥攪混,然后讓菌在里面養3~7天左右,以充分分解臟物,脫亞鹽和硫化氫,更重要的是在底泥中植入優勢的有益菌群;
然后,可能進水到1.0~1.5米深左右,進行后續的肥水養水操作,例如用“強微培藻酵素”1公斤/畝 + 腐植酸鈉1公斤/畝來培藻肥水,一次不行就用兩次。
|
3、放苗后的養殖全期養泥養水的操作技術;
|
貫徹強微理念三部典:“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一個都不能少;
① 每隔5天,使用1次“苞丁乳-200A”50~100克/畝 + “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50~100克/畝;不計水深;(第一部典:養泥養底)
② 每天潑灑“發酵玉米液”(碳肥)1~2公斤/畝/天;(第二部典:養水之“維護乳酸菌相”+“菌藻平衡”)
③ 每隔10天,使用1次“強微靚水素”1包2畝,紅糖水活化1~6小時后潑灑;(第二部典:養水之“補充乳酸菌相”)
④ 進入養殖中后期,如50天后,每隔3~6天使用1次“強微生物脫硫劑”100克/畝,紅糖水活化1~6小時后潑灑;(第二部典:養水之“中后期脫除硫化氫”)
注意事項:
① “苞丁乳-200A”和“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可以拌到飼料中撒;
② 具體的用量有個范圍,養殖密度越高,底泥越厚實的池塘老塘,用量越大;
③ “發酵玉米液”制作方法:1包強微豆粕發酵劑 + 1包強微靚水素 + 75公斤玉米粉 + 500公斤水+紅糖(或葡萄糖白糖)25公斤,夏天發酵2~5天,發酵到PH4左右,即可使用,密封于陰涼處可保存一個月用完;
|
4、全程內服:乳酸菌+丁酸梭菌,粗壯腸道,調理腸道微生態;
|
① 拌料用“暢丁-5”2克/公斤飼料 + “強微水產苷”0.5克/公斤飼料;用飼料量20%的水化開后,灑到飼料表面,等0.5小時以上,待期滲透到飼料內部后,再進行投喂。
(內服乳酸菌+丁酸梭菌,是強微理念:第三部典:養好腸道)。
|
5、觀察水色,進行適當培藻肥水,或相反等的特殊情況處理
|
① 若遇到水太清瘦:可使用“強微培藻酵素”1公斤/畝 + 腐植酸鈉(黑土精1~2公斤,進行培藻肥水;遇到難肥之水,再判斷是否要使用人工藻種;
② 若遇到水太濃厚,出現濃綠水藍藻水,濃濁水,富營養化水等,但水質指標正常時,可改用另一產品:“濃綠藍濁天天撒”50~80克/畝/米/天,天天撒,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③ 若遇到PH過高,出現藍藻水,濃綠水,且氨氮亞鹽超標的,則用:“發酵玉米液”20~50公斤/畝 + “強微生物脫硫劑”100克/畝 + “強微反硝化細菌”20~30克/畝;后兩者用紅糖水活化后潑灑;
|
6、遇到亞硝酸鹽超標時的操作方法
|
用“強微反硝化細菌”20~30克/畝 + “強微生物脫硫劑”100克/畝,用紅糖水活化1~6小時后潑灑,隔幾天視情況,再加強使用一次;直到亞鹽降下來為止;
|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