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鐘老師好,我一個加州鱸池塘用了苞丁乳-200A,效果還是不錯的,目前每天投料是300斤了,原來水質氨氮和亞鹽都上升,現在至少穩定不再上升,水也從渾濁變得清爽起來,按說丁酸梭菌應該沒有調水的效果吧?
您好,了解,您應該是3畝池塘吧,目前的養殖密度已經是比較大了,投餌料量也比較大,正是池塘氨氮亞鹽難以控制的時候,用苞丁乳-200A用量是100克/畝,能控制住氨氮和亞鹽,并穩定水質清爽起來,確實已經是不錯了;
至于您所問的丁酸梭菌是否有調理水質的效果的問題,要分幾個方面來說,第一是這個產品的劑型決定的,第二是丁酸梭菌的間接改善底質的作用決定的,第三是實際上還有屎腸球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的作用呢!雖然苞丁乳-200A沒有添加其他的環保功能菌(如反硝化細菌,硝化細菌,硫化氫氧化細菌,解磷解鉀菌,其他脫氮菌等),但其實通過池塘生態系統的整合,仍然可達到相應的一定的效果;
第一是劑型的原因決定的,苞丁乳-200A是一種包衣微丸的顆粒產品,在市場上這種劑型的產品比較少見,這是一種緩慢釋放包衣里面的活菌的劑型產品,可以控制在潑灑到池塘中后,在7天左右,才能緩慢的釋放完畢里面所有的活菌,所以,持續的效果是非常持久的,包衣保護里面的活菌,緩慢釋放,從而池塘的菌相比較穩定,不會大起大落,這是緩慢釋放的結果;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試驗,包衣的產品在冷水中的一定時間內,表面看是不會溶解的,您可以取一小撮苞丁乳-200A樣品2克左右,放在一個礦泉水瓶子中,再倒入少量的水,不斷的搖晃均勻,可以看到,包衣的微丸在里面只旋轉,但并不會溶解,水一直是清澈的,放置12小時也看起來不會溶解,水一直也是清澈的,但實際上它已經非常非常緩慢的釋放活菌了,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而已,基本上在7天左右的時間內,才能釋放完畢;而如果您用市場上的同類顆粒型產品,也做同樣的試驗,如果搖晃一下,水就成為渾濁的,則就不是包衣的產品,只是造粒的產品而已;
總之,這第一點,緩慢釋放,保證了包衣中丁酸梭菌和其他活菌的最大利用效率,并保持池塘底部菌相的穩定,從而也改善了上層水體水質,上層水質也開始清爽起來;
第二是丁酸梭菌改善池塘底質的作用,當然,還有苞丁乳-200A中的屎腸球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的作用,這里先說丁酸梭菌的作用,丁酸梭菌是一種嚴格的厭氧菌,嚴格厭氧菌的特點是如果水中有少量的溶解氧,對它來說是有脅迫作用的,會脅迫它形成內生孢子,但并不會死亡,但如果是高曝氣的溶解氧,則最終會死亡;
丁酸梭菌有極強的粘附定植能力,可以較強地粘附在淤泥中,并定植于淤泥中,一些特別臟的池塘,或越是臟和厚的淤泥中,丁酸梭菌越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因為越是厚和臟的池底,越存在厭氧環境,丁酸梭菌得以繁殖和定植生長,在厭氧環境中,丁酸梭菌的競爭能力大于一般的兼性厭氧有害細菌,可以顯著的抑制象弧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包括土著的腐敗細菌,您想一下,土著腐敗細菌減少了,自然氨氮的產生也減少了,從而可起到間接的穩定氨氮的作用,亞硝酸鹽由氨氮轉化而來,從而亞硝酸鹽也可得到一定的控制;
再例如,象南美白對蝦發生白便時,大多是因為吃進去了不干凈的底泥所至,如果此時使用苞丁乳-200A用量100克/,每隔3-5天使用一次,則可以顯著改善底泥,即便對蝦再吃底泥,吃進去的也是改善之后的底泥,同時,也吃進去了定植于底泥中的大量的丁酸梭菌,而丁酸梭菌是有強烈的修復腸黏膜的功能 的菌株,丁酸梭菌的代謝產物丁酸,是腸上皮組織細胞的前體物質,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腸黏膜,以及預防腸黏膜脫落等問題,所以,治療白便時,我們一般的方案是,每隔3-5天,撒一次苞丁乳-200A,用量100克/畝,連用幾次,同時內服暢丁-5,用量為2克/公斤飼料,拌料內服,這標準的治療程序;
第三個就是苞丁乳-200A中,還有屎腸球菌,地衣芽孢桿菌,前者是一種乳酸菌,與糞腸球菌有類似的分解糞便和有機碎屑的功能,但比糞腸球菌更為耐受厭氧環境,也是厭氧環境中的優勢或強勢菌株,繁殖能力也極強,至于地衣芽孢桿菌,也是芽孢桿菌族群中,相對耐受厭氧環境的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并有公認的分泌生物抗菌素的作用,可以直接抑制其他有害細菌,所以,再加上丁酸梭菌,這幾種厭氧環境中的強勢菌株,可以針對底泥進行相對徹底的改善和改良;
所以,最后,我再強調一下,凡是遇到池塘底部太臟太厚的池塘,就要考慮使用幾次苞丁乳-200A,苞丁乳-200A對越是臟厚的底泥,越是問題的底泥,越有強大的改良功能;當然,如果遇到底泥有臭味的,可能產生硫化氫了,此時還得配合使用兩次強微生物脫硫劑為宜,強微生物脫硫劑有處理硫化氫的功能,用量為50-100克/畝;
測試包衣的小視頻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