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知識看這里:http://www.mymartialartsblog.com/Technicalservice.asp?borderid=13
1、鐘老師,晚上好,有個問題請教下,關于新塘塘底產酸問題,在對蝦養殖上如何進行處理。謝謝。
您好,新開挖的池塘,底部比較干凈,一般不會產酸,產酸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底部缺氧環境造成的,而造成缺氧的原因則是在養殖中后期以及長期使用的池塘從來不清底的池塘中,底部積累了大量的有機質,有機質厭氧發酵而產酸性物質,甚至甲烷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從而酸度比較高;
解決的方法比較簡單,就是清塘,排干水,加石灰泡底,加入50-120公斤生石灰與底泥混合耕均,然后曬塘,到養殖季節,再放水30公分,加菌養底(一包強微靚水素2畝),耕均,養幾天菌,然后再放滿水,潑灑“發酵餅粕液肥”或其他氨基酸肥水膏(前期用發酵氮肥,后期用發酵碳肥);
至于預防底部發酸的問題,其實這就不是問題,因為按強微用菌程序,是不會出現類似問題的,一個最簡單的操作方法就是:定期使用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一次50克/畝+增氧顆粒100克/畝,少量多次地應用,每周用一次,堅持下去即可;
緩解酸度的方法,一是增氧,如撒增氧顆粒,底部曝氣(如果有條件的話);二是氧化劑,如投撒過硫酸氫鉀復合鹽;三是投反硝化細菌,如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就是含有反硝化細菌的產品,反硝化作用可以提高底質的堿度,這是反硝化作用的特點之一。
2、 我做了一立方水帆布水池 水體中用了網狀層架 曝氣 連續使用靚水素2克加葡萄糖100克水溶潑灑,同時使用甘蔗渣青貯網掛水中,作為緩釋碳源,同時潑灑糖蜜 間隙潑灑緩釋水肥.結果是:ph在7.8-8.2 (理想降到7.3左右)始終無法再降低PH 水體清澈 24小時曝氣 不是生物絮團,而是生物菌團(大塊 嫩白色)蝦體上都滿是菌體。
求解決方案。謝謝!
您好,從您的描述來看,我還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相對準確判斷和作回答,第一還需要您的目的是什么,是養蝦嗎,那么即便是養蝦,您希望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呢;第二,您的試驗是1立方米,里面有多少蝦,總重量是多少;第三,每天投餌料量是多少;第四,還需要您自己檢測一下水體中的總氮,您只要給我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數據就可以;特別是您的目的是什么,這很重要,否則確實無法回答您的問題;
因為您幾乎是把所有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急切要達到某一個目的,但我不知道您的目的是什么,當然終極目的是高產養蝦吧?或許還想形成生物絮團,是嗎?
往工廠化養蝦水池中潑灑碳源,要有一個相應的標準,并不是越多越好,我現在能判斷出來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是:您潑灑的碳源過多了,過多的碳源造成菌苔的急速生長成長,所以形成了生物菌團,大塊的,象果凍一樣的,甚至連蝦體上都長滿了菌體,這就是碳源過多的結果;
這個潑灑碳源的標準是什么呢,很顯然,潑灑進去的碳源,要滿幾個需求,一是壓制總氮,平衡碳氮比的作用,二是滿足水體中現有的微生物量對碳源的持續需求,但又要保證水池中生物絮團量不能過多,這是關鍵,因為我們不斷地投入碳源,和菌類的其他營養,菌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充分曝氣,有充足溶解氧的情況下,只要有營養,只要有空間(指這1個立方米中的菌含量最高可達到5億/毫升之前),它們就會不斷地繁殖生長,不斷地滋生,但您真的不是專業培養菌種的,您是養蝦的,所以,這時要分清楚主次,所以,必須維持一個生物絮團量的穩定,否則當生物菌量越來越多,當某種限制性營養跟不上時,突然菌類大量死亡,則水體會急劇惡化,造成養蝦的損失的;
第一:您不僅葡萄糖潑灑得多,達到100PPM,而我們常常推薦的每天的用量是3-15PPM(當然需要根據養蝦的階段,投餌量的大小,以及水體中總氮含量等來決定具體的用量);
第二:您還準備了污水處理中才有的掛網層架網架(為大量消耗碳源和培育菌膜或生物菌量提供了充分的附著條件,但這是否是我們養蝦所需要的,您沒有考慮清楚,我想說,那是為了污水處理需要的),豬場污水處理中氨氮往往達到500-1200PPM,但我們養蝦有這么高的氨氮嗎,顯然,我們養蝦水池最多氨氮達到2PPM都比較極限地高了,很顯然,您是用了大炮去打蚊子,不過,對于用這種方法用于養蝦,我還是保留意見,即我認為還是可以考慮的,但要與潑灑碳源的量,增氧,以及我們養蝦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
第三:您還使用了青貯甘蔗渣作為緩釋碳源,同時又用了糖蜜作為碳源,還潑灑了水肥,前面光是葡萄糖就達到100克/立方米,我覺得您雖然潑灑這么多碳源,但都培育成了大菌苔,最終對水體改良和您要達到的目的不相符;
看到后面,原來您的目的是為了使水體的PH達到7.3左右,或許您不是養南美白對蝦的,因為南美白對蝦最佳的PH在7.5-8.5之間,您需要達到7.3,或許是一種比較特殊需要PH低的蝦品種吧;
但您沒有達到目的,因為您的操作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培育微生物菌種的過程,從操作上看,是以培育最大量的菌苔和收獲最大量的微生物菌量為目的;您想想,充分的曝氣,加大量的碳源,和緩釋碳源,以及糖蜜中的微量元素,加上網狀層架,這些條件都是為了培育微生物而設計的;但卻不是為了降低PH而設定的;當然,在此過程中,我相信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是極少的,都會被菌類吸收同化掉;
要想產酸,需要制造一定的營養缺陷,什么都滿足微生物需要的前提下,營養也平衡的前提下,菌類只會繁殖,極少有代謝物產生,大量的生物菌苔會吸干水中所有的營養,水變清澈,但卻不會產酸,也容易突然倒菌和短時間的缺氧狀態,對蝦也會造成危害。
我的建議是:撤掉網架,也不用青貯甘蔗渣,也不用葡萄糖和糖蜜,光是用“發酵米糠液肥”就可以了,或“麥麩(秸稈)發酵液”也可以,主要是以這幾種緩釋碳源為主,同時米糠麥麩中的碳纖維作為懸浮在水體中的微生物附著物,不多也不少,用量為10PPM/天,可以天天潑灑,并使用強微靚水素2PPM,每隔幾天用一次強微靚水素,觀察PH值,PH值達到預定目標后,要減少潑灑量,或停止潑灑;
在僅僅潑灑“發酵米糠液肥”或“麥麩(秸稈)發酵液”的條件下,微生物也沒有大量繁殖的空間,附著物也是有限的,并不需要網床,我想您的PH降不下來的最大原因應該在于網床的使用,微生物生長點太多了,即便是100克的葡萄糖下去,也似乎達不到飽和的狀態;只有絮團量達到一定的限度,并且繁殖空間受到限制了,或飽和了,才有可能開始產酸和降PH值;
用量杯觀察生物絮團的量,如果絮團自然沉降體積達到了20%的情況下,就不要再潑灑“發酵米糠液肥”或“麥麩(秸稈)發酵液”了,讓對蝦攝食掉一些生物絮團再來潑灑,即控制生物絮團的量不要過量,這也是關鍵的;具體“發酵米糠液肥”和“麥麩(秸稈)發酵液”的制作方法在公司網站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