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潑灑糖碳源 建立菌相
1、菌和藻的營養需求特點
乳酸菌需要的營養源是:①有機碳源(紅糖,葡萄糖,蔗糖,糖蜜,水體中有機碎屑,有機碳水化合物,死亡魚蝦,死亡藻類、殘餌,魚蝦糞便等),是異養型的;②能量也來自于這些有機碳源;③礦物質,微量元素;④氮源(氨氮,硝酸鹽,氨基酸,肽,其他無機氮源,和有機氮源等);⑤其他如溫度和水等;
藻類需要的營養源是:①無機碳源,如二氧化碳,碳酸根等;是自養型的;②能量來自陽光;③礦物質,微量元素;④氮源(氨氮,硝酸鹽,氨基酸,小肽,其他無機氮);⑤溫度,藻種等;
下面來分析它們在各種營養元素來源上的沖突與否:
① 可見它們在碳源營養來源上沒有沖突,甚至是相輔相成的,乳酸菌所需要的碳主要來源是外來碳(如糖類,飼料),而藻類需要的是二氧化碳為主的碳源,定期使用糖份潑灑的情況下,可滿足建立水體菌相的需要,同時還因為乳酸菌是分解者,可以分解藻類死亡后的尸體、有機碎屑、殘餌、糞便、和解磷等,其分解產物可以成為藻類的營養來源,所以,在碳源營養上是互助型的;
② 可見它們在能量來源上也是沒有沖突的;乳酸菌的能量來自碳水化合物,藻類的能量來自陽光。
所以,在主要的碳源和能量上是沒有沖突的,甚至是相輔相成的,有相互促進的關系。
③ 但它們在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營養上,在部分的氮源營養上,是有沖突的,是競爭的關系,但這種競爭的關系,在現代高密度養殖中,是微乎其微的,因為在現代高密度養殖模式下,池塘水體中不缺氮源,投入的大量餌料,魚蝦的糞便,水肥中的氮源和微量元素等,已經夠多的了,多到藻類都無法單獨吸收消化,反而有必要大量使用乳酸菌制劑,來幫助消化吸收,和清理水體氮源過多的環境,氮過多的一個跡象就是每年藍藻的泛濫,藍藻往往喜歡高氮水體,高PH水體,而恰恰這是乳酸菌的特長,乳酸菌可以吸收多余的氮源,可以降低PH值(其他菌和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和反硝化都是升PH的),所以,經常使用乳酸菌潑灑的池塘,往往藍藻相對要少得多,即便因為密度太高,投餌實在太多,有一定的藍藻,魚蝦也往往健康無事(實踐經驗);我們的很多用戶中,在有藍藻發生時,就潑灑使用乳酸菌加分解酶和解磷菌為主的強微生物藍藻凈,一般可以得到緩解和保魚蝦安全。
.JPG)
2、清水潑灑微生態制劑的影響
④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菌類產品畢竟最終的表現是瘦水的,畢竟它是吸收了水體中的營養嘛(如藻類也需要的氮源和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多了爭奪營養,少了也不行,所以,維持一個適度的菌相是必要的,不過度。
所以,我們使用微生物制劑,有個前提,就是在水中有營養的情況下使用,如濃水使用效果最好,中等濃度的水使用要配合潑灑適當的紅糖等,清水則不建議使用微生態產品,為什么?
我們來說一下清水潑灑菌劑的菌藻關系:
清水瘦水放乳酸菌,或其他菌都一樣,對水質本身的改善效果不大,因為菌都是需要營養的,至少是有機碎屑也行,如果清水潑灑微生態產品,則水更清,水中更加沒有營養了,藻類會受到嚴重的抑制,造成藻類光合作用變弱甚至消失,此時水中溶解氧就成問題了;所以,微生物產品最好用于濃水比較肥的水等;
但如果是土塘模式,底質是沙質底,沒有營養的,水特別清的,增氧設備不到位的,加上清水藻就少(光合作用就少),則不宜潑灑微生物制劑(無論何種微生物產品),否則更加缺氧了;此時土塘應該先大量肥水后,再潑灑以乳酸菌為主的產品為宜(芽孢桿菌類更加不行,因為太耗氧);菌藻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即可(土塘),菌藻有些營養是共同的,所以有爭奪營養的競爭,清水塘則這種競爭更加白熱化了;
如果是濃水,則不要緊,濃水中的菌分解有機碎屑和殘餌和糞便,成為可溶狀態,供給藻類利用,這一點上又是共生共享的,總體上,只要是人工養殖池塘,菌藻很容易共生共存,既是因為每天不斷在水體中有增加殘餌和魚蝦糞便的前提條件,或底泥中蓄藏的有機物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等供給微生物和藻類共用。
如果是工廠化養殖有不斷增氧機開著的,則也不要緊,放菌可以抑制弧菌和其他有害細菌,因為工廠化主要靠人工增氧來增加溶解氧的;所以,工廠化養殖中我認為主要是以養菌為主,以菌治病菌,藻類無關緊要了,所以,我們常說,對蝦養殖中,溶解氧是核心參數,其他操作大多是是圍繞溶解氧來做文章的;
.JPG)
3、乳酸糞腸球菌類強微菌劑,可以促進有益藻相的形成,并抑制有害藻相的形成
乳酸菌類會選擇性促進有益藻類的繁殖共生(實踐中的結果,確實也是如此,藍藻等需要的如高PH條件,乳酸菌會降低PH等,乳酸菌會釋放有機磷增加可溶性無機磷等平衡氮磷比),所以,有益乳酸菌與有益藻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往往可以共生共存,形成菌藻平衡;
使用乳酸菌制劑抑制藍藻,可以用強微生物藍藻凈,其原理是利用大量乳酸菌降PH值,以及其中的解磷菌分解有機磷,平衡氮磷比,增加有益藻相來抑制藍藻;
綜合培養有益藻相,可以參考這個鏈接中的第三種發酵方法:http://www.mymartialartsblog.com/show.asp?newsid=6174 來制作乳酸菌發酵肥水液,即有氨基酸肥的效果,又有乳酸菌的效果,往往可以達到迅速轉色轉成有益藻相的效果,包括藍藻,甲藻水都可以起到轉色的作用。潑灑用量為10公斤/畝,成本低,效果好;
如果池塘有青苔難以處理,也可以用以上的肥水乳酸菌發酵液來潑灑,但所使用的植物蛋白原料可以選擇用菜粕,因為菜粕的顏色深,可以起到輔助遮陽的作用,也是潑灑10公斤/畝/次,多潑灑幾次可達到效果,同時最好配合腐殖酸鈉潑灑,用量為5公斤/畝,主要起到遮陽的作用,以遮蔽青苔所需要的陽光,同時,起到解毒螯合重金屬的作用,和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的作用。
池塘水體中微生物細菌純細胞的總重量加起來不過幾公斤而已,但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JPG)
④ 大量潑灑糖碳,和強微菌劑,有助于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物絮團
我們的養殖戶中,很多在不間斷大量潑灑乳酸菌發酵液的同時,水色比較偏濃,茶褐色水的多,其實很多是一些絮狀體懸浮于水中,類似于生物絮團的形成;這些案例的養殖成功率均很高,產量也大,養殖過程順利和穩定。
我們知道,要在養殖水體中形成生物絮團,要有大量的微生物產品支持,和比較高的碳氮比N/C,最佳的就是大量潑灑乳酸糞腸球菌類,同時,必須有大量的糖碳源來維持,就必須潑灑大量的糖蜜(廉價),并且要定期潑灑;
簡單的制作水體生物絮團的參考方法可以如下:第一,先形成絮團碳骨架,可用麥麩10公斤加紅糖2公斤,加水40公斤,加強微靚水素1包,發酵1-3天后潑灑到2畝池塘中,形成前期的生物絮團碳骨架,或叫附著點;第二,開始的前3-5天,每天潑灑一次糖源,如果是糖蜜液的話,則一次10公斤/畝,如果用紅糖或葡萄糖等則3-5公斤/畝(水體有機碎屑比較多時可以減少用量),在水體有機碎屑存在情況下(或前面說的麥麩發酵料),附著生長形成絮團生物團,非常有利于吸收同化氨氮和硝酸鹽(同時降亞硝酸鹽),也是魚蝦的餌料食物之一,有利于降低料肉比,如此,我們潑灑的糖源其實在此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并不是純粹用于調節水質的,一部分形成生物絮團的菌體碳骨架,最終轉化成魚蝦餌料之一。
平時維持維護這些生物絮團,也需要定期潑灑糖碳源,由于強微乳酸糞腸球菌對碳源的廣譜適應性(可利用殘餌和魚蝦糞便和有機碎屑),所以,平時維持生物絮團所需要的碳糖并不太多,一般建議投蝦料時,按蝦料量的10%左右,潑灑紅糖即可,注意這些糖源并沒有浪費,不僅調理水質,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而且也作為魚蝦的餌料被利用,養殖戶必須克服這種好象是浪費掉了的觀點,其實它們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 的,一畝池塘中生物絮團加起來的重量不過10~20公斤左右,但起的作用不可小視,并且不受下雨和陰天的影響,不象藻類那樣下雨或陰天就受到影響,生物絮團只要不斷培養他們,它們也不斷被蝦攝食,維持一個動態平衡。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