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山東溫氏某分公司 養殖品種:矮腳黃雞
養殖周期:70天左右 養殖數量:12000只
養殖時間:10月20日-12月29日
雞舍分成北棚,南棚,兩個棚舍;數量相等;
使用飲水劑時間:10月25日開始全部北棚南棚都使用,養殖25天后(即11月15日)
11月15號起:南棚停用飲水劑,但北棚繼續使用,直至12月29日出欄為止。
使用方法:第一周,每包兌水600斤左右
第二周,每包兌水1000斤左右;
第三周,第包兌水1500斤左右;
分棚后一直按此量添加,后期用3天停一天(因產品提供不足),全程無堵水管現象。全程采用集中使用飲水劑,即全天用量集中在一天中某一時間段內,如2-3小時或半天內強微生物飲水劑用完(不是全天24小時不斷間使用飲水劑的)。
一、使用效果反饋:分組前(即25天前,南棚和北棚都使用飲水劑情況下);
1.糞便干爽成型好,細膩無過料現象,氨臭味很低。
2.糞便減少,人工刮糞非常輕松,深受工作喜歡,減少一半的清糞次數。
3.棚內空氣良好,無明顯氨臭味。
二、養殖第50天時,南棚(沒繼續使用飲水劑)的信息反饋;
1.糞便發黃不成型,有過料現象。
2.棚內有氨臭味,但仍好于其他沒用飲水劑養戶的棚,原因估計是前期使用的飲水劑中的有益菌已在雞的腸道內定植下來,建立了優勢菌群。
三、養殖第50天時,北棚(繼續使用飲水劑)的效果反饋;
1.糞便依然干爽,無過料;
2.人工刮糞輕松;
3.棚內無氨臭味,幾乎與室外無異;
4.大腸桿菌的藥品沒有用過;
5.無球蟲發生,治療和預防球蟲的藥物也沒有用過(有的養殖戶已用過三次,每次藥費1毛多/只)。據該養戶反映,個別因意外傷亡的雞解剖后腸道非常清晰,沒有包肝包心的現象。
四、70天出棚后反饋;
1.北棚使用了飲水劑的棚,死亡率明顯低于南棚;
2.北棚藥費也明顯低于南棚;
3.采食量基本相當,但北棚每只雞均重比南棚多2兩左右。南棚均重4.3斤,北棚均重4.5斤。料肉比;南棚2.38,北棚2.23。降低料比在5%左右,綜合效益相差1元以上。該養殖戶的效益每只雞在2.7元左右,在養殖同品種的溫氏養殖戶中效益最好,(有的養殖戶效益只在1.1元左右)。
五、飲水劑在肉用家禽上的功效;
1.調節動物腸道微生態平衡,抑制有害菌;
2.改善養殖場環境,降低氨臭味;
3.提高動物成活率,刺激家禽免疫系統發育,從而降低醫藥成本;
4.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生長,降低料肉比,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實驗表格如下
|
對照組
|
實驗組
|
棚舍名稱
|
南棚
|
北棚
|
實驗時間
|
10月20日~12月29日
共70天
|
10月20日~12月29日
共70天
|
飲水劑使用時間
|
10月20日~11月15日
共25天使用飲水劑
然后停止使用,到12月29日出欄
|
10月20日~12月29日
共70天一直使用
|
養殖數量
|
6000
|
6000
|
試驗末期均重
|
4.5斤
|
4.7斤
|
料肉比
|
2.38
|
2.23
|
經濟效益(元)
|
1.8元/只
|
2.7元/只
|
養殖過程氨味
|
氨味臭味明顯
|
顯著減少氨味臭味
|
糞便
|
糞便發黃,不成形,有過料現象
|
糞便細膩成形,糞便減少30%
|
球蟲病情況
|
有
|
無
|
大腸桿菌藥物
|
用過
|
沒有用過
|

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