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養成管理?
1:水質管理。
混養蟹池在前期以添加水為主,待加滿后少量換水,中、后期視水質情況適當加大換水量。單養池塘一定要勤換水,以保持池塘內水質清新。
日常管理中,要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池塘內水質狀況,及時相應調整水位。
水質標準要求: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鹽度8‰—27‰(梭子蟹生長最適鹽度10‰—20‰),pH7.6—8.4,溶解氧(DO)4.5--5.5mg/L。前期進水時要用20目的篩絹網過濾,以免大型敵害入侵。
2:餌料與投喂
投喂時間:
因為梭子蟹一般白天活動少,夜間出來覓食,所以投餌應盡量在傍晚及晚上,白天可以少投。
投喂方式:
投喂方式目前有2種,一是設餌料臺,定點投喂,二是遍池潑曬。關于投餌臺,我以為不宜設多,目的僅僅是檢查攝食情況。有些場包括有些經驗介紹認為以設餌料臺為好,至少殘餌可以隨時清除,減少水質敗壞的機會。但效果恰恰相反。梭子蟹的習性與其它魚類、蝦類不同,其具強烈的殘食性,包括對其同類,只要具備空間和時間?臻g,是指彼此之間的距離或所處該環境中的梭子蟹密度,時間是指其饑餓時。如果梭子蟹不動或少動,彼此之間就有一定的間隔,一般情況下就不可能對其同類構成威脅,特別是正處于脫殼期的梭子蟹,最好的辦法是讓其能就地取食,并保證供應。所以我認為投喂餌料時應遍池均勻地投喂,以減少梭子蟹互相殘殺。
投喂數量:
到目前為至,到底總投喂、日投喂、次投喂多少為合理,沒有一個定數。各場所說的餌料系數,有的是5,有的是12,差異極大。但我認為這里要處理好二種關系,一是要滿足梭子蟹的基本生長需要,又要考慮自己的投入成本。講究投喂的方法、時間、餌料的種類、營養要素及攝食效果等也是降低餌料系數乃至生產成本的有效辦法;祓B的蟹塘,因為其 “副食” 多,因而餌料系數相對低。以我估計,餌料系數最好控制在8以內。
餌料質量與種類:
我市小雜魚、蝦資源豐富,而且也能滿足要梭子蟹的生長需求。但由于習慣的“飼料級別”,許多養殖單位在采購、貯藏、運輸、堆放、投喂過程中不加注意,甚至連變質的小雜魚,也不加去除,只留下一種形式或過程。不僅營養價值差,而且極有可能帶入病源。此在提醒,千萬注意,餌料的質量、衛生管理是養殖管理中的主要一環,只有講究質量,才能滿足梭子蟹生長的營養需要,進而增強體質,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同時杜絕病害傳染途徑。
3:日常管理
在養成期間,每天定時巡池,觀察水質變化,檢查梭子蟹的活動、蛻殼、攝食等是否正常,有無病害發生以及有關設施是否正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定期測定梭子蟹的生長率,主要以體重為主,以利于及時掌握、調整餌料數量及更換餌料品種等應變措施。
4:病害防治
總體來說,梭子蟹養殖目前尚未發現大面積的傳染性病害,但局部也時有發生。特別是在池底惡化的養殖池,由于生物寄生,在殼及腹肢甚至在鰓部出現等各種病態,如不正常的黑點,殼上穿孔(相互殘食后感染所致),目前尚無良好的治療方法,主要還是以防為主,如通過改善養殖池環境條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