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強微鐵三角養水)
|
微信公眾平臺:強微鐵三角養水
微信公眾號:qwtsjys

掃描此二維碼關注強微鐵三角養水
|
|
微信公眾號(畜禽版)
|
微信公眾平臺:宜春強微生物畜禽版
微信公眾號:qwswxq

掃描此二維碼關注宜春強微生物畜禽版
|
|
論壇登錄
|
網站公告
|
|
|
|
|
強微99系列文章點擊排行
|
|
斑節對蝦紅體病細菌性病原的初步研究
|
|
2012/6/5 16:28:45 文章來源:原創 瀏覽次數:30522
【字號:大 中 小】 |
|
斑節對蝦紅體病細菌性病原的初步研究
劉 雖 王 侃 彭錦新 趙俊和 張小清 (深圳沙頭角動植物檢疫局,518081)
摘 要
從患“紅體病”的斑節對蝦中分離到8個菌株,通過致病力試驗證實其中兩個菌株是引起斑節對蝦“紅體病”的主要病原,使對蝦死亡率分別達到刀%和叨%。根據生化試驗,確定這兩個菌株分別是嗜水氣單胞菌和副溶血弧菌?顾幮詫嶒灥慕Y果表明,嗜水氣單胞菌菌株對強力霉素較為繁感,副溶血弧菌菌株對氟聽酸、紅霉素、青霉素和強力霉素較為敏感。
關鍵詞 斑節對蝦 紅體病 病原菌 嗜水氣單胞菌 副溶血弧菌
1997年5—7月間,深圳的許多對蝦養殖場因暴發嚴重的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紅體病”而致對蝦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該病病程長,累積死亡率高,在蝦苗及成蝦中都有發生。我們采集了病蝦的樣品。從中分離出有一定致病力的菌株,并對病原菌進行了鑒定、人工感染試驗和病原菌抗藥性試驗,對該病的病原進行了初步探討。
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1.試驗用病蝦采自深圳東部南澳、壩光等地的對蝦養殖場;疾∥r體色暗紅、軟殼,游動無力,不攝食,潛伏于岸邊,反應遲鈍。解剖觀察可見空腸,肝臟呈淺黃色或深竭色,肌肉無彈性。
2.試驗用健康蝦從深圳沙頭角田心市場購得,體長8-14cm。
3.試驗用培養基為美國DIFCO公司生產的腦心浸液瓊脂(BHIA)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后勤部衛生防疫檢驗所生產的TCBS瓊脂。
4.細菌生化鑒定采用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后勤部衛生防疫檢驗所生產的生化微量管。
5.本試驗所作藥敏試驗采用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省軍區后勤部衛生防疫檢驗所生產的藥敏試紙。
二、方法
1.病原菌的分離方法:取癥狀典型的患病蝦,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擦凈其體表,再用70%的酒精棉球反復擦拭頭胸甲后部和背部的連接處,然后在節處穿刺取血淋巴,劃線接種于BHIA瓊脂和hBS瓊脂平板上,30℃恒溫培養24h后,挑取形態一致的優勢菌落,進行純培養。
2.病原菌的鑒定:病原菌的鑒定根據(簡明第八版伯杰細菌鑒定手冊)(霍爾特主編,1988)和 ‘Bactenal Disease of Fish(edited by Valerie Inglis etal.1993)所述的方法及鑒定標準進行。在BHfa脂平板及TCBS平板上培養2d后觀察菌落的形態。取平板上新鮮培養物,經革蘭氏染色后,用油鏡觀察細菌形態。
3.菌株致病力試驗:致病力試驗采用浸浴法。取10d菌液加人到10(XXha干凈海水中,然后放10尾健康蝦;同時用平板計數法測定菌液的實際濃度。每個菌株設1個平行組。另設一組不加菌液的作為對照。用充氧泵充氣,保證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試驗開始后每隔lh觀察并記錄發病死亡情況,并選擇有典型病狀的病蝦重新進行細菌的分離,以確定其致病力。
4.藥物敏感試驗:用涂布法將分離出的菌株接種到BHIA平板或TCBS平板上,然后將藥敏紙片貼在培養基上。30CC培養18h后測定抑菌圈的直徑。 結 果
一、致病力試驗
采用浸浴法進行人工感染,結果表明(表1),用編號為9715B和9716B的菌株浸浴的斑節對蝦在96h時的累積死亡率分別為70%和90%。感染蝦表現出與自然患病蝦相同的癥狀:反應遲鈍,體色暗紅,不攝食,殼發軟。用其它菌株菌液浸浴的斑節對蝦和對照組都沒有出現死亡。
2.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 對2個有較強致病力的菌株97 SB、9716B以及從人工感染的斑節對蝦體內分離出的2個菌株9715b、9716b進行生化鑒定(表2),結果顯示, 9715B和 9715b為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by drophila),9716B和9716b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hemolytic。)。
3.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測定了分離株對8種常見藥物的敏感性(表 3)。結果顯示:97 15B對強力霉素最為敏感;9716B 對氟呶酸、紅霉素、青霉素和強力霉素都非常敏感。
討 論
泰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養殖的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都有“紅體病”發生(Chien等,1985; Lightner等,1985;Adams,1991;Nakan等,1994),病原有真菌、弧菌或病毒。泰國報道過病原為細菌的“紅體病”,在體重為地以下的對蝦發病時,可用土霉素治療;體重為2%以上的對蝦發病,只能用改善水質和池塘底質的方法行控制,抗生素無濟于事。在深圳東部地區對蝦養殖場暴發“紅體病’則還是首次。
1997年以前,深圳地區暴發的斑節對蝦疾病以白斑病為主,臨床癥狀清現為體表布滿白斑,而患“紅體病”的斑節對蝦體表呈現明顯的暗紅色,白斑極少,甚至沒有。本試驗結果表明,嗜水氣單胞菌和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這次“紅體病”暴發的原因之一,但“紅體病”僅僅是由這兩種細菌所引起,還是由病毒引起,或是由細菌和病毒共同感染所引起,以及這種無白斑癥狀的“紅體病”與有明顯癥狀的“白斑病”之間的關聯,還需做出一步的研究。
鳴謝 本試驗承深圳動植物檢疫局水生動物病重點實驗室的江育林研究員指導并審稿,在此謹致謝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