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豬欄面積的規定:應根據豬的種類、大小和飼養數量的多少來計算,保育豬、母豬、公豬與傳統水泥地面養殖需要面積幾乎沒有變化,但育肥豬需要的面積要稍大30-50%(如果要達到與正常水泥地面一樣的密度,就必須每3欄留出一欄作為緩沖養殖欄舍)。實踐經驗表明,保育豬為0.5~0.8m2/頭;育肥豬1.5~2.0m2/頭,一般按1.8m2/頭計算;產床3.5m2/頭,母豬定位欄1.2-1.5 m2/頭,種公豬4-8m2/頭。
② 采用分段式飼養來設計豬場規劃:如養豬場至少應該有:配種舍(種公豬和空懷母豬)、妊娠舍、分娩舍、仔豬保育舍、生長育肥豬舍、緩沖舍。
其中配種舍和妊娠舍可以合為一棟,其他最好是單獨作一棟,處于最上風的豬舍應該為保育舍,這一點與傳統的習慣即保育舍夾在分娩舍與生長育肥舍中間的做法不同,因為斷奶后到保育結束階段是豬一生中最容易感染疾病也是最脆弱的階段,是母源抗體衰退期和免疫接種高峰期,而分娩舍中的母豬,與育肥舍中的大豬及種豬往往是隱性感染和排毒者,或者說是傳染源,保育舍不可以夾在他們中間,傳統豬舍也應該改正過來,并離遠一些為宜。
如果把保育與育肥合在一起,即為生長育肥舍,則生長育肥舍應盡量遠離種豬舍(公豬舍、妊娠舍、分娩舍),并處于上風。
活力發酵床養殖場綜合布局見下圖:靠通道的一邊設計成淺層墊料區:

要求選擇通風透光性好,干燥衛生,操作管理方便,南方地區注意防潮防熱和排水,北方地區注意保暖通風防雪等,沿海地區注意防風。坐北朝南,根據不同地方特點略有偏差;盍Πl酵床養豬技術從亞熱帶的廣西、至北方的黑龍江都成功運用。
③ 注重舍內通風與換氣,必要時可以裝電動排風扇,注意排風扇是吸收里面的空氣向外面吹,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換氣速度快、節省換氣電能。
④ 豬舍的走向,盡量與夏天最多的風向平行,以使風能從豬舍中縱向通過。在所有欄舍為柵欄結構時,必要時可以在豬舍縱向安裝軸流式風機,以增加豬舍內空氣對流。
⑤ 活力發酵床養豬冬天容易保溫,夏天則要注意防暑降溫,如頂部要用不透光和反光的遮陽布,同時為了防止早晚斜陽照射引起溫度過高,在豬舍的東西兩面,特別是西面,使用簾布或黑篷布遮陽,也可以種植闊葉樹木。還可以安裝水簾式降溫設施,簡單點的可以安裝噴霧降溫設施。

⑥ 發酵床的建筑可以盡量簡單化,可以使用大棚式豬舍,例如建造一個150平方米左右的面積,養豬規模100頭的育肥豬的養豬大棚,只需投資1.5萬元左右,如果使用舊豬欄改造成本就更低。
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5-15米(可以因地制宜),長度無限,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磚等材料砌成,棚屋檐高一般在2.3~2.7米,屋頂高3.8-4.5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不易透熱的水泥瓦、瓦片等,如果采用較薄的塑料瓦、鐵瓦,夏季建議在上面覆蓋一層遮陽網。大棚四周不設圍墻,夏天等于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⑦ 發酵床養豬豬舍也可以在原建豬舍的基礎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豬舍充分采光、通風良好,南北可以敞開,建議通常每間豬圈凈面積至少20平方米(可根據具體情況調節,但建議豬舍以不低于10平方米為宜,母豬欄可以適當縮。,每20平方米面積可飼養肉豬10~15頭,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更適宜地生長繁殖,利于發酵。
⑧ 食槽和飲水器的設置:北側建自動給食槽,南側建自動飲水器,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豬多活動,在來回吃食與飲水中攪拌了墊料。飲水器的下面要設置一個接水槽,將豬飲水時漏掉的水引出發酵床之外,防止漏水進入發酵床中,這點非常重要。
采用原有的豬舍改造,如果采用半地下式,或完全地下式的發酵床,可以就地打破水泥地面,深挖地下40厘米左右(南方淺北方深),放置墊料至原來水泥池地面高度再上20-40厘米即可;不建議完全采用完全地上式加放墊料養殖,原有的水泥地面一定要至少打破一些孔(每平方米面積不少于10個直徑為2厘米的孔),以增加地氣對墊料底層微生物活力,對養豬也有好處。
⑨ 場地面積大的,不計較成本多少、不計較利潤、養殖寵物豬或者特別需要護理的豬品種的養殖人,可以在發酵床豬欄外建設一個活動區,設計一個2~5平方米的15公分深的水浴池,特別適用夏天納涼和改善豬的福利,但要注意方便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