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等飼養管理條件下,下列措施可提高豬肉品質,增加養豬的經濟效益。

1.杜仲能使豬肉更加鮮美。據日本的研究報道,中藥杜仲,能促進肌肉纖維的發育及提高肌肉中的膠原蛋白質的含量。因此,將杜仲磨成細顆粒狀或粉狀,在育肥豬的日糧中添加0.2%~0.3%,能使豬肉變得更加鮮美,蛋白質含量顯著提高,商品等級高,而對肉豬的生長發育無不良影響。
2.維生素C能使豬肉顏色更鮮艷。據法國農科院的研究表明,在育肥豬的日糧中添加較高水平的維生素C,即100~500毫克/公斤體重,可使豬肉的顏色變得更深,改善豬肉的品質,尤其能改善容易產生酸性肉和蒼白肉品種的豬的肉品質。
3.碳水化合物能使豬肉中脂肪潔白堅硬。據國內資料介紹,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可使豬肉中的脂肪潔白堅硬而品位高。所以,在肉豬育成后期,適當增加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農村一般養豬則適當增喂精料,是提高豬肉品質行之有效的方法。
4.維生素E能使豬肉貨架期延長。據法國農科院的研究表明,在育肥豬的日糧中添加10、20和30毫克的維生素E,存在豬肉組織中的維生素 E含量較高,而維生素E可防止豬肉貯藏期間酮體脂肪的亞油酸氧化肉變質,從而能延長豬肉的貨架命期。
5.適時屠宰會使豬肉含水量和脂肪含量適中。根據我國黑龍江畜牧研究所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大體重的豬屠宰后,肥肉多而瘦肉少,不符合當前市場的需要,商品等級低。體重過小的豬屠宰后,肌肉含水量大,脂肪含量少而肉質差,不受消費者歡迎,商品等級也低。肉豬達90公斤體重時屠宰,不僅瘦肉率高,肉水分含量、脂肪含量適中而肉質好,而且飼料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