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反芻家畜消化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瘤胃微生物的分解代謝作用,秸稈中的纖維素和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多糖類物質被降解成單糖,并轉化為揮發性的脂肪酸和二氧化碳等,揮發性脂肪酸為反芻動物最大的能源(約占60—70%)。而飼料中的蛋白質也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為氨基酸、氨,再合成微生物菌體蛋白質,供畜體利用,作為畜體的蛋白質來源,菌體蛋白質占60%以上。
由于反芻動物的上述消化特點,很多人認為牛羊等反芻動物的消化能力和微生物區系已經很發達了,所以他們認為,微生物和酶等生物制劑在反芻動物中的應用效果是有限的,其實不然,相反,不論是直接添加或對秸稈等反芻動物飼料進行預處理等,外源性的微生物制劑和酶制劑對反芻動物的消化吸收率的提高,都起到了互補和顯著的促進作用。
以活力99生酵劑和粗飼料降解劑為例:前者以微生物為主,后者以酶制劑為主,都含有微生物和酶制劑及活性助劑,主要的微生物有:雙岐乳桿菌、乳酸鏈球菌、干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硝化細菌、亞硝化細菌、糞鏈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臘狀芽孢桿菌、納豆菌、地衣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嗜熱鏈球菌、鐵紅假絲酵母、異常漢遜酵母、扣囊擬內孢霉酵母菌、皮狀絲孢酵母、紅酵母、光合細菌、噬菌蛭弧菌、放線菌和米曲霉、黑曲霉、溜曲霉菌等。主要的酶品種有:纖維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膠酶、纖維素酶、甘露聚糖酶等。
新生反芻動物使用微生態制劑可以促進其瘤胃發育、提早斷奶和調節瘤胃的pH值。如乳酸菌較致病菌更耐受酸性條件,可在較低pH值下存活。乳酸菌除產生有機酸外,還可產生次生性代謝產物和抗微生物蛋白,這些物質可以抑制腸道病原菌和調節腸道的PH值
促進幼齡反芻動物瘤胃發育和提高斷奶瘤胃的發育對幼犢迅速適應固體食物十分重要,其發育依賴于與纖維性日糧的接觸和揮發性酸(VFA)的刺激,而后者的產生則需要細菌和底物。在瘤胃發育過程中,細菌和底物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開食料(斷奶前)中使用乳酸桿菌、腸球菌、雙歧桿菌和酵母培養物、米曲霉的提取物。則乳酸菌可改變幼齡反芻動物瘤胃功能。給黑白花犢牛飼喂含有嗜酸乳酸桿菌的發酵乳30天,其反芻時間比對照組長,但對生產性能無影響,瘤胃微生物也未發生變化。犢牛、羔羊開食料中添加酵母培養物,可提高動物生產性能及采食量,但對瘤胃代謝沒有影響。酵母培養物對幼犢的影響是通過提高并穩定瘤胃pH實現的,其作用方式類似于成年反芻動物。犢牛添加米曲霉提取物,能提早斷奶,提高瘤胃微生物活力(任鵬,1997)。這些微生態制劑可以減輕反芻動物的應激,并且使其在生長和育肥期間始終保持旺盛的消化能力。
反芻動物剛出生時,消化道處于無菌狀態,胃腸道pH近似于中性,在此環境中微生物繁殖十分迅速。然而,中性條件同樣有利于腸道病原菌的生長。反芻動物腸道內一旦建立了產生乳酸的微生物種群,就可以抑制病原菌在腸道內定植。
對幼齡反芻動物作用的具體機理是:①產生乳酸,從而抑制大多數的腸道病原菌生長;②在腸道中定植,從而阻止了各種病原菌與腸上皮細胞的結合;③生產大量的抑制性的特定代謝產物,如乳酸鏈球菌素,從而對特定的病原菌有直接殺滅作用;④產生非特異性免疫反應,這是微生物細胞的抗原組分刺激動物的免疫系統,從而鍛煉了反芻動物的免疫系統;⑤酵母菌培養物可以吸附細菌,阻止其在腸道定植。⑥建立有益菌群占絕對優勢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從而使幼齡反芻動物有一個很好的生長起點,瘤胃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好壞對它們將來的生長和消化吸收功能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