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通過發酵處理,可以完全脫霉
在國內,幾乎沒有安全的飼料,特別是沒有安全的玉米,世界上每年大約有25%的谷物受到各種霉菌毒素的污染,目前我國飼料中霉菌的感染率幾乎為100%,帶菌量超過國家標準的約為50%,我國飼料及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調查報告表明:全價料中霉菌毒素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單一的能量飼料,檢出率均在90%以上。
多數情況下,飼料廠及養殖戶都是通過添加霉菌毒素脫霉劑來解決問題,這在預防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脫霉劑多大是通過吸附作用來緩解霉菌毒素在動物體內被吸收的問題,但同時也造成維生素被吸附,造成維生素缺乏癥等不良問題,所以,往往需要增加復合維生素的添加量。
但對于肉眼可見的霉菌菌絲,此時就已經不再是霉菌毒素脫霉劑能解決的問題了,因為此時霉菌毒素含量非常之高,無法通過這種方式來脫霉,采用發酵的方法則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法,我們曾經有過,整塊花生餅里里外外都霉變的情況,經過用強微發酵劑來發酵處理后,整個物料變成金黃色,沒有肉眼可見霉菌,以20%用于喂豬,沒有發生任何中毒問題,要知道,花生餅霉菌基本上可以確定是黃曲霉菌。
1.2 霉菌毒素的危害
⑴.赤霉烯酮(F-2毒素)
是由禾谷鐮刀菌、粉紅鐮刀菌、串珠鐮刀菌等在12~25℃、含水量15%~16%的條件下產生的。自然狀態下玉米受其污染的機率最高,其次是大麥、小麥和高梁;
它是養豬生產中危害較嚴重的毒素,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導致:
① 豬生殖器官機能和形態上的變化,引起后備小母豬提前發情、外陰紅腫、陰唇哆開、陰道炎、早熟性乳房發育、乳腺腫大、慕雄狂、脫垂(直腸脫、陰道脫、子宮脫);
② 成年母豬卵巢萎縮、卵泡變性、黃體滯留、不發情或發情延遲、返情率上升、屢配不孕或假孕;
③ 懷孕母豬胚胎早期死亡、引起流產、死胎、產仔數減少、弱仔增多;
④ 公豬輸精管變性、包皮增大、乳頭變粗、乳腺腫大、睪丸萎縮、性欲減退、精液品質下降、死精增多、畸形率升高;
⑤ 初生仔豬外陰紅腫、后肢外翻;
⑥ 生長育成豬被毛粗亂、生長發育不良、飼料利用率低、出現直腸脫等癥狀。
⑵.煙曲霉毒素(伏馬酸)
由串珠鐮刀菌、串珠鐮刀菌膠孢變種產生,適合的產毒溫度為20℃,其毒素包括FB1、FB2和FB3,其中FB1和FB2的毒性相似,而FB3的毒性較低。
煙曲霉毒素是目前危害養豬業比較重要的霉菌毒素之一,據衛秀余2006年對所送檢的飼料檢測結果表明,該霉菌毒素占其他所檢霉菌毒素之首,為95.7%。
① 病初豬群表現為厭食、嗜睡、不安、黃疸、精神沉郁、皮膚充血,進而發展為流涎、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后軀虛弱、斜臥和濕性啰音,繼而發紺、衰竭而死;
② 可引起豬肺水腫和胸膜腔積水、肝炎、加重藍耳病及其他呼吸道疾;
③ 對懷孕母豬腹內的胎兒有明顯危害,它能擾亂黏膜的防御功能、抑制吞噬細胞功能、降低吞噬細胞的調理作用、促進真菌與組織的粘附;
④ 由于干擾豬群的免疫系統,使豬群免疫接種疫苗后抗體水平不上升或無效;
⑶.黃曲霉毒素
由黃曲霉、寄生曲霉等霉菌在12~42℃、含水量13%~18%、相對濕度在85%以上產生的。
主要有黃曲霉毒素B1、B2、G1、G2等,其中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為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且耐高溫和低溫,常規的煮沸或-40℃以下的低溫均不能將其破壞。
這類毒素主要侵襲肝臟,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出血、肝臟腫大、膽汁分泌減少、引發肝癌,脾臟腫大。癥狀:
① 初期引發豬群食欲下降、后期停食、生長緩慢、消瘦、腹痛、嘔吐、腹瀉、飼料利用率降低;
② 引起皮膚黃疸、全身發癢、頭部水腫、行走無力、后軀衰弱、共濟失調、呈犬坐式。
③ 黃曲霉毒素是最強的免疫抑制劑,它可干擾豬群的免疫系統,使豬群對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
④ 黃曲霉毒素可造成凝血障礙,使傷口長時間流血不止,漿膜下層瘀斑出血,小腸和結腸出血、尿液顏色加深呈濃茶色;
⑤ 飼喂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可加劇豬只VA和VE缺乏,導致母豬繁殖力降低。
⑷.嘔吐毒素(DON)
是由禾鐮刀菌、粉紅鐮刀菌、雪腐鐮刀菌等產生的。嘔吐毒素一般與玉米赤霉烯酮同時存在,主要侵害豬群的腸道、骨髓、脾臟;
引起豬只拒食、脫毛、嘔吐、腸炎、組織出血、運動失調、繁殖器官失重,引起母豬受胎率下降、泌乳性能降低、產仔數減少。嘔吐毒素是較強的免疫抑制劑,能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易誘發其他疾病。
⑸. T-2毒素
是由三線鐮刀菌、擬枝孢鐮刀菌、梨孢鐮刀菌產生。
① T-2毒素中毒可引起皮炎與口腔病變、使皮膚紅腫、瘙癢、患豬常發生黏膜和皮膚脫落。
② 引起肝臟、胃部損傷,嘔吐拒食,消化不良,腹瀉,胃、腸、心、肺、膀胱和腎出血性損害。
③ 有的伴有凝血酶原不足,凝血時間延長。
④ T-2毒素能影響B和T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使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下降。
⑹.赭曲霉毒素
是由赭曲霉、硫色曲霉、純綠曲霉等在4~30℃、含水量在16%以上的條件下產生的,主要有赭曲霉毒素A、B、C、D。
該毒素主要侵害肝臟與腎臟,其中腎是第一靶器官,以腎小管變性和機能損傷為特征,可引起免疫器官變化,使動物出現免疫抑制。
① 引起豬只煩燥、厭食、口渴、腹瀉、脫水、多尿,使豬群出現生長遲緩、飼料利用率低、鈣磷吸收障礙、骨骼脆弱等癥狀。
② 它影響公豬精子質量,導致精子的初期運動能力減弱和壽命縮短。
③ 剖檢該毒素中毒的豬多見腎蒼白、質硬,即橡皮腎,胃潰瘍。
⑺.麥角
是由麥角菌產生的。麥角中毒可使豬群在數天或數周內出現:
① 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全身狀況不佳;
② 常發生跛行(多見于后肢),嚴重者尾巴、耳朵和蹄部壞死及腐肉脫離;
③ 母豬缺乳、繁殖率下降;
④ 新生仔豬初生重下降,存活率降低,增重緩慢。
⑻.新月毒素群
是由鐮刀菌屬、木霉菌屬、漆斑菌屬、葡萄穗霉菌屬等在8~25℃、含水量20%以上的條件下產生的。包括T-2毒素、HT-2毒素、蛇形菌素、瓜萎鐮菌醇、鐮刀菌烯酮-X等。這類毒素可引起
① 豬鼻、唇、口腔周圍皮膚糜爛、出血并結痂。
② 豬群拒食、嘔吐、腹瀉、步履蹣跚、劇渴、體重下降與飼料利用率降低;
③ 白細胞減少,免疫抑制;
④ 剖檢見消化道水腫、出血肝臟脂肪變性,心內膜出血,胰臟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