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葉1,代廣軍2
(1.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鄭州450008;
2.河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河南鄭州450002)
冬春季節是疫病的高發期,每年到這個季節許多規模豬場都會因管理不到位而在生產中出現問題,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在目前豬高熱病已由急性轉化為持續感染的(內源性感染)復雜情況下,筆者將若干個規模豬場確保冬春季節安全生產的技術管理措施總結如下,以作交流。
1.制定確保冬春季節安全生產的應急預案
冬春季節天氣寒冷,疫病頻發,加上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頻繁、員工思想不穩定,很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制定出確保冬春季節安全生產的應急預案,就能使規模豬場做到有條不紊地處理突發問題。該方案應包括:
① 原料供給方案(大雪封門無法調入時咋辦);
② 后勤保障方案(煤、電、水等供應情況不正常咋辦);
③ 突發疫情控制方案(突發疫情時咋辦);
④ 其他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案(車輛損壞、房屋倒塌、人員突然離開、豬只銷售困難咋辦)等等;
⑤ 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制,每一項重點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形成養殖場文件,張貼于場內明顯位置;
⑥ 入冬前加固和維修和安裝各項過冬設施,如保暖設施、密封設施、換氣設施等等;
許多規模豬場并沒有制定上述確保冬春季節安全生產的應急預案,以至于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手忙腳亂,急病亂投醫,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
2.為豬只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確保安全生產
2.1.利用溫差理論指導養豬生產
養豬專家對豬生存的最適溫度范圍的研究已得出了結論,可是在生產中溫差與養豬生產的關系并未引起重視。實踐中,溫差對養豬生產造成的影響遠比超出豬只適宜的溫度范圍造成的損失嚴重,更應引起重視。
2.1.1.當晝夜溫差超過8℃~12℃時,豬群可能出現異常生理變化,高溫時部分豬只出現食欲減退、便秘、發熱等癥狀,低溫時可能出現仔豬腹瀉、育成豬咳嗽等癥狀。調整溫差是每一天都要做的具體的工作。
應該有管理重于預防、預防重于治療等觀念。
2.1.2.相鄰兩天的日平均氣溫相差5℃以上時,無論升溫還是降溫都會引起豬的異常,日溫差大是豬難以適應的氣候環境,
必需注意天氣預報,利用調溫措施適時做好保溫或降溫工作。

2.1.3.豬舍內各個部位的溫度是不同的,兩頭溫度稍低中間溫度稍高,從地面至頂部溫度由低向高發展,低溫空氣向高溫處流動形成風。屋頂部一般都存積大量熱氣、廢氣和濕氣,建議設置適量天窗加強通風,人為形成自下而上的通風和換氣。傳統豬舍采取1米以上中部開窗的辦法是違反規律的,因開窗的目的是為豬舍通風降溫和排除地面廢氣,應該盡量把通風窗開至地面(見圖1)。
加強對舍內溫度的控制,對分娩舍、保育舍有特殊意義,當豬場仔豬發生腹瀉時,務必注意近期天氣情況和保溫設施是否能夠靈活、合理應用。如果溫差問題未解決,藥物治療的效果將不理想。
2.2.冬春季節豬舍的保溫設施
冬春季節豬群若出現扎堆的現象,表明該豬舍的環境溫度偏低,豬只為御寒不得不相互擠壓取暖。豬群出現上述情況,應增強保溫措施。
2.2.1.開放式豬舍覆蓋塑膜
最好是覆蓋雙層塑膜,雖然成本比覆蓋單層塑膜高些,但保溫效果較好,

使用單層塑膜上面最好覆蓋草簾子,增強保溫效果。這種辦法適宜于空懷配種舍、妊娠舍和肥育舍,投資相對低一些并且采光好,目前使用者較多。開放式豬舍也可采用暖氣供熱與覆蓋塑膜相結合的方法保溫。
2.2.2.輔上墊料
在生長肥育舍、空懷配種舍的豬床上適當鋪些稻草,不但可減緩冷應激,而且保護豬只肢蹄。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效果也不錯。
2.2.3.采用土爐燒煤碳的取暖方法
此種方法設備缺點是:簡陋,散熱不均,易導致舍內空氣疏密不均,產生人體感覺不到的空氣流速,使豬只感到寒冷,保溫效果不佳,而且易導致舍內空氣污濁,嚴重者可引起煤氣中毒。實際應用中應加帶煙囪(見圖2)。
2.2.4.使用新型熱風爐(見圖3)
把分娩舍和保育舍內的溫度控制在18℃左右(對哺乳仔豬和剛斷奶一周內的仔豬還應采用保溫箱加保暖燈使局部溫度達到28℃以上,見圖4)。這種保暖方法實用、干凈,適合高床式分娩舍和保育舍,其他類型的豬舍也可以使用。但應注意保溫不能間斷,否則易導致溫差過大,誘發疾病。
2.3.冬春季節要防止煤氣中毒事件的發生
冬季仍采用大煤爐供暖的豬舍,在通風不良和煤、碳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下,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即使不發生嚴重的中毒,也會使舍內空氣質量變差,嚴重影響豬群健康和生產成績,生產管理人員應從中吸取教訓。
2.4.保持舍內清潔干燥
冬春季節豬由于畏寒,就地拉撒,使圈舍潮濕臟亂,這樣會抑制豬體內水分的代謝,同時也能造成大量體熱的散失,使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從而引發諸如細菌病、病毒病、寄生蟲病等疾病。因此,應當勤掃豬舍,做到當天糞當天清,將糞便污水及時排除,清掃干凈。對人工授精室更應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以提高配種受胎率。
冬春季節豬舍潮濕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在嚴寒的冬季,豬在低溫高濕環境中比在低溫適宜濕度環境中更易患各種呼吸道疾病、風濕癥、關節炎、腸炎、下痢及母豬無乳綜合征(子宮炎、乳房炎、缺乳癥)等。對這一情況可采取如下相應對策:老式豬舍應安裝自動飲水器供水;冬季要加強保溫,并盡量減少用水量;對豬的糞尿和污水應及時清除,以防在舍內積存;保證通風系統良好,及時將舍內過多的水汽排出去,封閉式豬舍要注意設置可調節開戶度的天窗(這一點尤其是對發酵床豬舍非常重要);老式豬舍鋪設墊草,可有效地防止舍內潮濕,但必須經常更換墊草。
2.5.保持豬舍內的空氣清新
越冬季節,豬舍內封閉嚴密、通風差、空氣渾濁,大量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和病原微生物充溢其間,易使豬只生產性能下降,引發諸如萎縮性鼻炎、喘氣病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甚至導致咬尾、咬耳等惡癖的出現。因此,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應保持舍內空氣對流,定時通風換氣(特別是飼養密度較高的保育舍更應注意),做到當人進入舍內時不至于感到氣悶,沒有刺鼻的氣味及讓人流淚的感覺。
2.6.加強豬舍門窗管理,防止孔洞、縫隙形成賊風
豬舍外圍墻壁要厚實嚴密,豬舍的后墻、山墻、前墻在冬季要增加保溫設施,最好是在豬舍初建時,就把外圍的四面墻體加厚。陳舊的豬舍要及時封嚴墻體、門窗的殘留間隙。
2.7.安排適宜的飼養密度,有利于豬只健康生長
高密度飼養對豬只健康不利,豬只呼吸排出的水汽量越多,糞尿量越大,舍內濕度越大,同時,舍內的有害氣體、微生物、塵埃數量也會增多,使空氣衛生狀況變差。另一方面會導致豬只咬斗行為更頻繁,增大了營養性消耗。而適宜的飼養密度和群體大小對豬的生長有利,如群飼豬比單飼豬吃得快、吃得多,增重也較快。生長豬、肥育豬每頭豬占地面積分別以0.8~1.0平方米、1.0~1.2平方米為宜;發酵床豬舍則分別為1.0~1.5平方米、和1.5~2.0平方米為宜。
3.冬春季節確保豬場安全生產的飼養管理措施
3.1.保障飼糧營養水平
3.1.1.根據冬春季節寒冷的氣候條件調整飼料配方
一年四季氣溫不同,豬對營養的需要也不同,現在不論飼料廠推薦的配方,還是請專家設計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全部適用。冬春季節豬只為御寒會消耗大量能量,適時調整飼料配方是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目前,一些豬場為圖省事一年四季使用同一個飼料配方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3.1.2.冬季豬的能量消耗增大,因此應保持飼料中高能的穩定,如需更換飼料,也應循序漸進。堅決不能飼喂腐爛、發霉、變質、有毒、冰凍和污染的飼料,防止病從口入。另外,還應注意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鈣、磷。
3.1.3增加喂料次數
增加喂料次數的目的是相對增加采食量,以填補由于溫度

低造成豬體內脂肪、肌肉代謝產熱造成的體重虧空。冬春季節最好采取自由采食,定次飼喂的豬場,因冬天夜晚時間長,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3.2.保證豬只適量飲水
雖然是冬季,但并不能忽視豬的飲水問題,否則豬會由于缺水而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可在保育舍內安裝飲水加藥系統。不要讓豬飲用冷水,可把冷水燒成溫水后再讓豬飲用。冬春季節水溫偏低,易導致豬只因水涼而發生應激,從而誘發疫病。給仔豬飲用溫水,對防止疫病發生非常重要(見圖5)。
4.做好冬春季節的疫病防控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
4.1.認真做好消毒滅源工作
4.1.1.做好消毒工作,即做好門衛消毒、進生產區消毒、進豬舍消毒、日常消毒、即時消毒和定期舍內噴霧消毒(見圖6)等工作,對進場人員、車輛、生產工具、器具、圈舍及舍內空間、排污道、走道及場區道路、裝豬臺、倉庫、住室等處及生產區人員的工作服進行嚴格消毒。

4.1.2.對病弱豬做到第一時間隔離、護理、治療,該淘汰的要淘汰,不能心慈手軟,留下隱患;康復后的豬只不能再回原圈舍。
4.2.切斷傳播途徑
要確實做到引種觀察、滅鼠防鳥、控制人員及車輛進出、實施生物安全措施、飼養員不能串舍、管理人員和獸醫嚴格執行防疫規定、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產房和保育舍更應如此)等,各單位可把初生重低于800克的仔豬做淘汰處理(減少后期弱、病、殘的發生)。
4.3.按既定防疫、驅蟲程序做好豬只保健工作
對冬季易發病如:口蹄疫、喘氣病、豬瘟、仔豬副傷寒、偽狂犬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染性胃腸炎、流感、萎縮性鼻炎疫苗的免疫很重要,免疫注射時,認真做到一頭豬一個針頭;定期做好抗體檢測工作,檢查免疫效果,掌握豬病發展動態;豬場發生疫情緊急免疫接種時,應從健康豬群向非健康豬群逐步實施免疫;做好藥物預防和驅蟲保健工作;在防疫滅病工作中,應對防疫滅病制度加強宣傳(尤其是新飼養員),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
注意觀察體溫情況,注意冬季低體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