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粗飼料在消化中的作用:
幾粗纖維含量高于18%的各種干草、秸稈、樹葉和糟渣類飼料,都是粗飼料,它都具有體積大,難消化和可利用養分少等特點。一般粗飼料含粗纖維25—40%,粗纖維可使家畜具有飽感,起著填充腸胃的作用;它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利于糞便的排出。不同的家畜對粗飼料的消化率不同,但以反芻動物的消化率最高:見下表
表一。各種家畜對粗飼料粗纖維的消化率%
畜種 |
粗纖維消化率 |
分解場所 |
|
畜種 |
粗纖維消化率 |
分解場所 |
牛,羊
兔 |
50—90
65—78 |
瘤胃
盲腸 |
|
馬
豬 |
13—40
3—25 |
盲腸
盲腸 |
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每增加1%,有機物消化率也相應地降低,其中牛下降0.88%,馬下降1. 26%,兔下降1.45%,豬下降1.68%,雞下降2.33%,可見粗飼料較適合于牛羊馬兔等草食性動物,其中又以牛的利用率為最高。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利用:
植物組織中約有75%左右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多糖形式出現,包括半纖維素、纖維素、果膠、果糖和淀粉等。所有這些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微生物及其相關的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和淀粉酶的作用下,逐步降解成為單糖,最后通過已糖進一步發酵,生成揮發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最終產物。宜春專利中心供活力99生酵劑。
揮發性脂肪酸主要是醋酸、丙酸和丁酸,這些酸的含量比例因日糧的組成不同而有變化。在瘤胃自然環境中,當動物喂秸稈干草等粗飼料時,醋酸含量可以占到60—70%,丙酸為15—20%,丁酸為10—15%;喂以精料日糧時,醋酸占50%,丙酸占40%,丁酸占10%。生產實踐中常用醋酸和丙酸的比例來判斷發酵類型。比值大是醋酸類發酵;比值小是丙酸類發酵。飼料中淀粉含量高時,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占優勢,丙酸的產量就顯著增多。而當纖維素含量高時,醋酸含量就顯著增多。醋酸是反芻動物代謝的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有泌乳期又是合成乳脂的主要前體物;而丙酸是機體代謝的主要物質,它能轉化為糖和脂肪等。因此,對奶牛,應多喂優質粗纖維飼料;對肉牛,要適當地多添加谷物類飼料。
三、蛋白質的消化與利用:
日糧中的蛋白質和非蛋白氮在瘤胃中降解為氨基酸與氨,同時被微生物合成菌體蛋白,反芻動物中氮的代謝見下圖:

一般說來:進入瘤胃的蛋白質約有60%被分解,分解的產物是氨、揮發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其他含氮類物質,其余未被消化的部分則隨前胃食糜的運動進入瘤胃后消化,被皺胃和小腸的蛋白酶進一步消化,這部分未瘤胃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質,稱為“過瘤胃蛋白質”
瘤胃蛋白質通過水解,生成游離的氨基酸,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釋放出氨,碳架部分被發酵成揮發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許多瘤胃微生物又能利用氨基酸作為惟一氮源合成蛋白質菌體蛋白質,其中,一晝夜可合成微生物蛋白質300—700克,占瘤胃蛋白質的20—30%,而細菌蛋白質為5877%,原蟲蛋白質為24—49%。在動物維持和非生產階段,瘤胃微生物提供的菌體蛋白質可以滿足動物蛋白質的需要。但在快速生長和高性能生產期(泌乳和肉牛增重期)以及母畜妊娠后期等階段,則還需要補充日糧蛋白質。
未被瘤胃微生物利用的氨,直接被吸收到了血液,再通過血液循環帶到肝臟轉化為尿素,肝臟內的尿素,一部分排出體外,另外一部分按氮素循環最終合成微生物蛋白質被吸收,被吸收的部分占日糧總氮素的45—80%。
日糧中粗蛋白含量(以干物質計)達到13%以上時,瘤胃中氨的含量迅速增加,100毫升胃液中的氨量超過5毫升時,即超過了瘤胃微生物的利用能力,會造成浪費,所以當日糧蛋白質含量高時,只需要被充少量的非蛋白氮,甚至可以不補,反之,就需要補充尿素等非蛋白氮。
四、脂肪的水解與合成
在反芻動物日糧中,一般含2—5%的脂肪,過多的脂肪則會影響瘤胃營養物質的消化作用。日糧中的脂肪通過水解,產生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由于氫化作用,可轉變為飽和脂肪酸(硬脂酸),故反芻動物體內貯存有較多的硬脂酸。
五、B族維生素的合成
瘤胃微生物能合成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泛酸、吡哆醇、生物素和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不同的日糧組成對B族維生素的合成影響很大。見下表:(宜春專利中心活力99生酵劑)
表二、日糧組成對瘤胃內容物維生素的影響。(微克/克。干物質計)
維生素 |
干草 |
干草+谷物 |
稻草+酪蛋白 |
日糧 |
瘤胃內容物 |
日糧 |
瘤胃內容物 |
日糧 |
瘤胃內容物 |
硫胺素 核黃素 尼克酸 泛酸 吡哆醇 生物素 葉酸 維生素B12 |
0.80 13.00 27.00 11.00 2.70 0.14 0.40 0 |
2.10 11.00 50.00 10.00 2.80 0.16 1.70 5.00 |
5.00 9.00 32.00 19.00 2.50 0.12 0.25 00 |
3.00 13.00 60.00 28.00 2.50 0.22 2.30 6.50 |
0 1.00 2.10 1.20 0.25 0.004 0.08 0 |
1.80 12.00 25.00 18.00 2.40 0.17 1.00 8.30 |
由上表可知:當喂干草或干草與精料日糧時,大多數B族維生素在日糧和瘤胃內容物中水平相差不大,即維生素合成不多,而喂缺乏維生素的日糧時(如稻草加酪蛋白),則B族維生素合成較多,它的濃度與喂含維生素豐富的飼料大致相反。由此可見:瘤胃維生素的合成受日糧維生素含量的影響,當日糧含B族維生素很低時,則合成較多。此外,B族維生素的合成,與日糧中的鈷的含量有關,日糧中的鈷的含量不足時可以使反芻動物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癥。
六、水的需要與代謝
牛的身體的70—80%是水,牛奶中87%也是水。水在動物體內起到運輸的作用,它將營養物質送入血液,將廢物帶走,并起著控制體溫的作用。動物對水的需要量,因氣溫、采食量、生理狀態和畜種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粗略地說,在平常氣溫下,每100千克體重每天需要水10升,在熱天需要增加到12升,例如:體重454千克處于維持狀態的牛,在氣溫21度時采食干物質4.7千克,飲水22.5升,而同樣體重的育肥牛日采食量11千克干物質,飲水卻需要59.6升,又如:體重450千克牛,日采食量飼料干物質10千克,在環境溫度分別為4、21、和32度時,相應的飲水量每頭每日分別為28、41、66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