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飼料在反芻家畜中的應用---反芻家畜的消化特性
前面已經講了秸稈飼料主要是用來飼養牛羊等草食動物的一種粗飼料,它們具有高粗纖維、低能量、少蛋白和缺乏某些重要的無機鹽元素等營養限制性飼料。這樣,秸稈飼料氮和可溶性養分含量低,家畜對其的消化性能低下,因此,必須首先在了解反芻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代謝特性的前提下,再討論如何以作物秸稈為主要粗飼料源的基礎日糧,添補其他營養物質,并采用合理的飼養技術,才能做到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秸稈飼料來飼養反芻動物。
一、反芻家畜的消化特性:
⑴ 反芻家畜消化道的主要特性:牛羊等反芻家畜消化道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有一個由四個形態學上明顯不同的部分組成的完整的胃,即由瘤胃、網胃(蜂巢胃)、瓣胃(腺胃)、和皺胃(真胃)。
瘤胃是第一大胃,它是整個胃中最大的部分,占胃總容積的80%左右。它的容量因反芻家畜軀體大小而異,成年牛為151—228升之間。瘤胃是飼料貯存庫,牛將采食而吞咽下的飼料先存入瘤胃。與瘤胃相連的是網胃,網胃的功能之一是貯存會引起其他組織嚴重損害的異物(如鐵釘鐵絲等)。緊接著的是瓣胃,它能濾去飼料中的水分,將粘稠的食糜推入皺胃,皺胃能分泌消化蛋白質所必須的胃液,食物離開皺胃后就進入了小腸。
⑵ 瘤胃微生物:瘤胃中有無數的微生物,每毫升胃液中有細菌400—500億個,原蟲20—200萬個。瘤胃微生物的數量依日糧性質、飼養方式、動物的種類和個體差異以及季節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第一,使反芻動物利用粗飼料中的纖維素,消化后產生機體可以利用的有機酸,即揮發性脂肪酸,它占牛的能量營養來源的60—70%,這就是為什么牛羊等反芻動物能主要依靠粗飼料維持生命的原因。第二,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種蛋白質,甚至將一些氮素轉化成必需氨基酸和制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等。瘤胃微生物合成的這些營養物質除了用來作為自身繁殖的需要外,還供給牛體利用。
⑶ 瘤胃發酵;瘤胃是一個大的生物發酵罐,進入瘤胃的食物,通過細菌、原蟲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進行充分消化,將飼料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淀粉類物質變成醋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終產物。飼料中的含氮物質進入瘤胃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部分被降解為氨,這些氨又被微生物所利用,合成菌體蛋白。合成菌體蛋白的氨基酸約有30%來自日糧和機體的內源性氨基酸。飼料中有部分真蛋白則在瘤胃內被分解而直接進入腸道再繼續消化和吸收。
⑷ 反芻:牛羊等反芻動物把采食吞下的草料由瘤胃----網胃逆嘔,翻回到口腔中再仔細咀嚼成食團,混入唾液后吞咽,這一特有的生理活動叫反芻。牛在采食后靜臥休息時開始反芻,一般每晝夜反芻6—12次,每次持續40—50分鐘,每天需要反芻6—8小時,反芻時間的長短取決于飼料的組成,粗飼料多,反芻時間長,唾液分泌多;反之喂精飼料多,反芻時間短,唾液分泌少。牛通過反芻將大量的飼料草變細、變軟、從而較好地把食物運送到后面的消化道中去,以便于牛采食更多的飼草。牛在反芻過程中,能將前胃微生物發酵所產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連同逆嘔的食物一起逆向口腔,這種氣體排出體外的活動叫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