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母豬不同的生理階段,可將種用母豬分為后備母豬、妊娠母豬、分娩母豬、哺乳母豬、空懷母豬五個階段,并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保障母豬繁殖生產全過程的安全、科學、高效。
1、營養需要。種用母豬各階段的營養需要見表1-2。
表1-2母豬各階段的營養需要參考表
營 養 成 份 |
后備母豬 |
妊娠母豬 |
哺乳母豬 |
消化能(兆焦/千克) |
9.6-11.3 |
11.5-12.7 |
12.8-13.3 |
粗蛋白(%) |
12-13.4 |
15.5-16.4 |
16.1-17.3 |
粗纖維(%) |
8.8-12 |
4.2-5.1 |
4.4-4.6 |
鈣(%) |
0.61 |
0.7-0.88 |
0.8-1.2 |
磷(%) |
0.34 |
0.58-0.62 |
0.45-0.68 |
賴氨酸(%) |
0.63 |
0.86 |
0.81 |
蛋氨酸(%) |
0.54 |
0.64 |
0.44 |
2、母豬的飼料配方:略,詳細配方請參考前面母豬各階段飼料配方。
3、后備母豬。后備母豬是指經過多次挑選而留下來作種母豬培育的中豬,其選擇標準包括體形、外貌、乳頭數和生產性能。
(1)飼喂。適宜的營養水平是后備母豬正常生長發育的基本保證,若營養不足,生長發育受阻,營養過剩,不僅耗費飼料而且體況過肥,影響排卵,導致配種、妊娠困難。一般要求在性成熟前30日左右,在保證營養全面情況下,適當降低飼料能量,增加粗飼料,鍛煉其耐粗能力。另外,達到初配齡豬在配種前7-10日,進行短期優飼,可增加排卵數,從而提高產仔率。
(2)管理。 保證母豬健康,減少淘汰損失是關鍵。并經常對母豬進行調教,多與其接觸,使之溫順,有利于妊娠期、哺乳期管理。母豬發育后期,及時觀察初情期和發情周期的變化,初配適齡應根據發育、體況和健康狀況而靈活掌握,一般在第2-3個情期配種較為適宜。

4、妊娠母豬。受精是妊娠的開始,分娩是妊娠的結束。妊娠母豬飼養管理的中心任務:一是保證胎兒能在母體內得到正常的發育,防止流產;二是使母豬多產初生重大、體質健壯的仔豬;三是保持母豬有適度的膘情,為哺乳期有良好的泌乳性能打基礎。根據妊娠母豬的生理特點,一般把整個妊娠期分為兩個階段:前70-80天為妊娠前期;后20-30天為妊娠后期。圖1表示了后備母豬及經產母豬的繁殖周期。后備母豬配種后期進入妊娠期。妊娠期持續112-116天,平均114天。在不同的農場,哺乳期的長短及從斷奶到再次配種的時間有很大差異,但妊娠期的時間是固定的。
(1)妊娠前期。懷孕母豬抓兩頭,其中一頭就是母豬懷孕最初一個月,這期間有兩個胚胎死亡高峰期,即配種后的9-13天(受精卵的著床期)和受精后的第3周左右(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胎兒需要營養不多,這時期營養水平不能過高,即使短時期供養不足,母豬也會動用體內存貯養份,滿足胎兒發育需要,所以在母豬妊娠后, 一般采取略高于空懷母豬的營養標準供給,但要保證營養全面性,禁止飼喂霉變、冰凍或有毒飼料,否則會引起流產。妊娠前期母豬可暫時合群養,最好單圈飼養。夏季注意防暑。
(2)妊娠后期。加強后期飼養管理是保證胎兒生長發育和提高初生重的關鍵環節。隨著妊娠的持續,胎兒生長強度加大,尤其在后30日內,母體貯備營養難以滿足胎兒需求,應增加精料比例,減小飼料體積或少食多餐,為對胎兒發育,提高產仔質量,增加母豬產后泌乳需要起到作用。保持良好舍養環境,減少應激。搞好清潔衛生,加強疾病預防。做好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寒工作。加強臨產母豬護理,及時觀察分娩預兆。
5、分娩母豬。母豬分娩是養豬生產中最繁忙的生產環節。
(1)正確計算預產期。按母豬的懷孕時間平均為114天,常用以下兩種方法推算:一是把母豬配種的月份加3、配種日子加3星期、再加3天,例如母豬4月8日配種,4+3=7月,8+21+3=32(30天為1個月),則預產期為8月2日。二是配種月加4,配種日減6,同上例4+4=8月,8-6=2日,則預產期為8月2日。
(2)產前準備。環境保持清潔,產房應嚴格消毒,母豬乳房在分娩前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擦洗。
(3)接產。主要做好下列工作:一是產房清潔、消毒、干燥;二是接產員剪短銼平指甲,用肥皂水洗凈手后再消毒,產前用消毒液擦洗母豬乳房、下腹及外陰部;三是仔豬出生后,用清潔消毒過的毛巾擦去口鼻及全身粘液,再將臍帶離仔豬臍根5-6厘米處剪斷,斷面用5%碘酊涂抹消毒,然后迅速將仔豬移入裝有紅外線保溫燈的仔窩內(25-32℃);四是若母豬產程超過4小時,則應肌注催產素,以促進產出;五是若碰到仔豬假死,必須及時施救;六是盡早安排仔豬吃初乳;七是寒冷冬季產仔應改善仔豬吃奶時的環境溫度,在母豬上方再裝一盞紅外線保溫燈,3-4天后去掉;八是產完仔豬后及時登記產仔日期、產仔總數、產活仔數、初生重或初生窩重等有關情況。
6、哺乳母豬。哺乳母豬飼養管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和斷奶窩重。
(1)飼喂。母豬產后當天只喂2-3次麩皮鹽水湯(麩皮250克、食鹽20克、水2千克)。產后2-3天喂精料,喂量為平時的1/2。產后4-6天喂料量增加到2/3。產后7天起恢復正常喂量,以后喂量應視母豬食欲、體況、帶仔數量、泌乳等作適當調整。
(2)管理!白⒁鉅I養,保證泌乳” 是主要工作。同時保持哺乳母豬欄舍清潔、干燥、通風及適宜的溫濕度。護理母豬乳房,產后即用40℃的溫水擦洗乳房,連續進行數天,既清潔乳房,又對泌乳產生良好刺激。保證充足的飲水,及時觀察母豬的吃食、糞便、精神狀態及仔豬的發育狀況。
7、空懷母豬。母豬的空懷期是指母豬斷乳后至妊娠前的階段,主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1)控制膘情促使及時發情。根據斷奶母豬的體況及時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和喂量。管理上可采用并欄飼養,不發情母豬檢查原因,并采用公豬誘情、藥物催情等方法,促使母豬及早發情。
(2)注意觀察母豬發情和做好適時配種工作。
①掌握母豬發情征狀。一是母豬發情表現食欲減退,行動不安爬跨其它豬只。二是母豬陰戶紅腫,流出粘液,頻頻排尿。三是按壓母豬背部呆立不動,舉尾豎耳,接受交配。
② 適時配種。母豬在發情開始后19-30小時配種最適宜或者用手按壓母豬背部,而母豬呆立不動后的15-20小時交配受胎率最高。由于母豬品種、年齡不同,發情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一般來說,老母豬發情持續時間短,應提早配種;青年母豬發情持續時間長,配種時間稍推遲;中年母豬處于中間,所以要掌握“老配早、小配遲、不老不小配中間”的原則。另外,外來品種母豬發情不明顯,更要入仔細觀察。為了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可采取重復配種,第一次在母豬發情后10小時進行配種,第二次間隔10-12小時再配一次。
8、母豬低成本保健養殖措施
(1)在引進回來時如果是20公斤左右的小豬進行培養成母豬,對其注射一次一針肥,注射量為10毫升,在每年空懷期間,每年注射一次一針肥,注射量為16毫升。注射一針肥后,能夠提高提高抗病力和耐粗飼料的能力。
(2)一直在飼料中添加保健液或粗飼料降解劑,這對改善種公豬腸道、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飼料用量等作用,就算是一直使用自配全價飼料,每年可以省下不少飼料成本,且對母豬的保健功能非常明顯。
(3)可以通過本書前面介紹的處理各種糟渣等技術來替代部分飼料,要注意的是,不要對母豬飼喂發酵過頭的飼料,一般要求飼料發酵完成后一周內,發酵完成超過10天的發酵飼料不要用來飼喂母豬,否則會引起母豬不發情或流產。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在母豬后背培育期、空懷期(發情期除外)、懷孕開始到90天,此期間母豬需要的營養不高,可以加大處理廉價飼料的使用量,與常規養殖比較,如果采用本書前面介紹處理的廉價飼料,可以全年可以降低約50%的飼料成本。
(4)經常對母豬的欄舍進行保健液沖洗,溫度稍高時沖洗豬身。按照規定對母豬進行必要的免疫程序。